1983年,韩雅琴的早餐店里进来了四个寸头少年,韩雅琴一眼就看出他们刚刑满释放,

文山聊武器 2025-05-15 19:21:29

1983年,韩雅琴的早餐店里进来了四个寸头少年,韩雅琴一眼就看出他们刚刑满释放,出于善心,她还是为他们盛了饭,没想到,这一餐让她成为了七百多名劳改犯的“妈妈”! 韩雅琴1938年出生在吉林延吉,那地方冬天冷得刺骨,靠近中朝边境,民族多,日子过得挺杂。她从小跟着家里学着怎么跟人打交道,心眼儿实。1955年,她从延边会计学校毕业,分到天宝山铜矿干会计。矿上条件差,晚上点着油灯算账,手冻得拿不住笔,可她账本做得清楚明白,领导都夸。后来1964年,国家喊支援内地,她就去了山西太原,进了十三冶金建设公司,还是干会计,推算盘推得手酸,但从没出错。家里有四个孩子,她跟老伴儿刘先生一块儿拉扯,日子紧巴巴的,可她硬是撑住了。 1981年,企业改革,韩雅琴43岁就被裁了。没了工作,家里四个孩子还得吃饭,她没工夫唉声叹气。跟38个下岗女工一块儿弄了个街道清洁队,天不亮就扫大街,风吹日晒,赚的那点钱刚够糊口。到了1983年,她琢磨着不能老这么干,干脆集资开了个早餐摊。凌晨起来熬粥、蒸包子,手上全是茧子,摊子不大,可街坊都爱来吃。她人实在,招呼客人都带着笑,慢慢地,摊子成了附近有名的地儿。 1983年春天,有天早上,四个年轻人站到摊前,寸头,衣服破得不行,鞋底都磨穿了。韩雅琴一眼就看出他们刚从劳教所出来,别人估计早轰走了,她却没吭声,盛了四碗小米粥,还拿了几个包子给他们。第二天,这几个家伙又来了,直接跪地上求她帮忙。她心一软,把人带回家,腾出半间屋让他们住。邻居劝她小心,她也知道风险,可她觉得,人不能一棍子打死。后来有个叫二虎的偷了她50块跑了,她没多说啥,对剩下三个说:“干活去,别学他。”就这么着,她带着他们加入了清洁队。 那三个年轻人跟着韩雅琴干活,修人行道,搬砖铲土,夏天晒得脱皮,冬天冻得手裂。她也下工地,手把手教他们怎么干活。活儿干完了,路修得平平整整,验收的人都挑不出毛病。消息传开,劳教所里放出来的人开始找她。她从不推人,家里住不下就租院子,搭大通铺。白天带他们种菜养猪,晚上教手艺,砌墙、修电器,啥都教。她不光给饭吃,还给条路走。慢慢地,院子里的人多了起来,几十个、几百个,最后700多人喊她“妈妈”。 1992年,韩雅琴儿子在东北病死了,她受不了这打击,关屋里几天不吃喝。院里的年轻人守在门外,没走。她缓过来后,啥也没说,拿起铁锹就干活。后来这些“孩子”集资盖了个“母亲家园”,1994年建成,她挂匾额时眼泪止不住。她还开了英辉建筑公司,接工程,让他们有活干。有人不想学,她硬逼着学,像三宝,现在开了汽修连锁店,全靠她当年逼他背书。她不图啥,就是想让他们站稳脚跟。 2007年,太原电视台拍她,通讯录里700多个名字,有当司机的,开饭馆的,还有死了的,她都记着。她拿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过人大代表,替这些刑释人员说话。现在80多岁了,她还住“母亲家园”,每天拄着拐杖看看菜地、喂喂鸡。过节时,院里车挤不下,都是回来叫她“妈”的。二虎后来寄回5万块,说开了养殖场,她没花,裱起来挂墙上。司法局说,她帮的人没一个再犯事,她的日子过得值了。

0 阅读:54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