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爱因斯坦爱上了表姐,疯狂的他连孩子都不要了,还用诺贝尔奖金做诱饵,成功逼迫妻子离婚。 爱因斯坦的第一段婚姻,始于与米列娃・玛丽克。米列娃同样是一位极具才华的女性,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求学时,她与爱因斯坦相识,共同的学术追求让两人迅速坠入爱河。
1903 年,他们步入婚姻殿堂,婚后育有三个孩子。起初,二人在学术上相互交流,生活虽不富裕却也温馨,共同探讨物理问题的场景成为了一段佳话。 然而,随着爱因斯坦在科学界的声名鹊起,各种应酬和学术活动占据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夫妻之间的交流逐渐减少。
家中,米列娃独自面对生活的琐碎。年幼的孩子哭闹着需要照顾,衣食住行样样都得她操心;繁杂的家务仿佛永远也做不完,从一日三餐的准备,到家中大小物件的归置整理,她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不停地旋转。 而此时的爱因斯坦,常常因为忙于外界事务,很晚才归家,甚至有时连续几日都在外奔波。曾经夫妻间围坐一起,分享生活点滴、探讨学术想法的温馨场景,如今已渐渐远去,两人之间的交流变得屈指可数,只剩下偶尔在屋内擦肩而过时简单的几句问候。在这种情况下,两人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就在这时,爱因斯坦的表姐爱尔莎走进了他的生活。爱尔莎比爱因斯坦大三岁,是他母亲的堂姐的女儿,两人自幼相识。
爱尔莎温柔体贴,与米列娃的内敛不同,她更懂得如何在生活上照顾爱因斯坦,也更能理解他在学术之外的需求。在与米列娃关系愈发紧张的时期,爱因斯坦在爱尔莎那里找到了情感的慰藉,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 为了能和爱尔莎在一起,爱因斯坦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举动。他以自己未来可能获得的诺贝尔奖金作为诱饵,向米列娃提出离婚。 当时的诺贝尔奖金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笔巨额财富,而爱因斯坦深知这对经济并不宽裕且独自抚养孩子的米列娃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在经过一番拉扯后,米列娃最终同意离婚。
1919 年,爱因斯坦与米列娃正式结束了婚姻关系,而他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与爱尔莎在一起的机会。 1919 年 6 月,两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婚后,爱尔莎成为了爱因斯坦生活中的得力助手,她精心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为他安排社交活动,让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
在爱尔莎的陪伴下,爱因斯坦度过了一段相对平静且幸福的时光,在学术上也继续取得了诸多成果。 然而,这段婚姻也并非一帆风顺。随着时间的推移,爱因斯坦与爱尔莎之间也出现了一些矛盾。爱因斯坦专注于科学研究,时常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世界中,对家庭事务的参与度较低。而爱尔莎则希望丈夫能在生活中给予她更多的关注和陪伴。但总体而言,他们还是相互扶持着走过了许多岁月。 爱因斯坦的情感故事,与他在科学界的辉煌成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们往往只看到他在科学领域的伟大贡献,却很少了解他背后这段充满波折与争议的情感生活。 他的经历让我们看到,即使是如爱因斯坦这般的科学巨匠,在情感面前也会像普通人一样,有着纠结、冲动和无奈。这些故事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更加立体、真实的爱因斯坦,让我们明白,天才的人生并非只有璀璨的光环,也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复杂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