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时期,太医为24岁寡居的冯太后诊脉,谁知,太医诊脉后冷汗直冒,吓得跪在地上连连告罪:“臣该死,太后得了风寒!”没想到,太医回家收拾行李竟偷偷溜走。
魏孝文帝拓跋宏时期,冯太后垂帘听政,冯氏年仅14岁时就被拓跋俊封为皇后,但多年无法生育。
为传宗接代,冯太后将李妃的儿子抱养过来,李妃不从,最终被杀,待文成帝拓跋濬去世后,冯太后助拓跋弘登基,开始垂帘听政。
冯太后聪明能干,深得朝野信任,她选择贤能之士辅佐幼主,其中以崔浩,邢巒为首,使国家安定团结。
拓跋弘渐长,冯太后逐步退居幕后,然拓跋弘酷爱女色,冷落朝政,拓跋弘还把持朝政的重要官职授予宠臣,导致朝纲败坏。
冯太后多次劝谏,拓跋弘不听,冯太后不得已,联合重臣,再次执掌大权,她重新任用贤能,治国有方,深得百姓爱戴。
冯太后年轻貌美,她宠爱李奕,封他为左光禄大夫,还把持朝政要职授予他,让他参与机要。
拓跋弘忧虑母亲的行为有损皇室威仪,数次劝谏无果,遂设计诬陷李奕叛国,将其处死,冯太后大怒,联合重臣将拓跋弘废为庶人,改立幼主拓跋宏,再次垂帘听政。
冯太后大开后宫,她政务繁忙,使用男宠释放压力,朝野中人皆叹服冯太后能圈养贤能男宠辅政,然拓跋宏渐长,对太后不检点之举极为不满,但因太后掌权,也无可奈何。
冯太后沉迷男色,私通怀孕,她请太医进宫诊治,叮嘱医官不可泄密,太医们惧怕冯太后权势,只敢诊断风寒,不敢说出真相。
拓跋宏暗中派人监视冯太后行动,生怕母亲,损害皇室声誉。
一日,冯太后突感身体不适,忙召一医官进宫。那医官名叫郑羲,是太医院的知名医官。
他诊完脉象,确定冯太后有喜了,他面露难色,冯太后命其直言,他惶恐跪地,称太后仅是风寒。 冯太后警告他不可妄言,郑羲只得实语,冯太后大怒,要惩罚医官泄露机密,郑羲知道只要说出真相就会被杀,痛哭求饶,冯太后这才宽恕。
郑羲获救后夺门而出,知道如实相告必遭杀身之祸,只得带家人逃匿他乡。
冯太后在历史上名声并不算好,她晚年沉迷男色,政事全权交由男宠处理,她作为女主君王,私德有亏。
但冯太后执政时期国泰民安,选择贤能之士辅政,政绩彪炳,相比慈禧太后专权久矣,武则天夺权篡位,冯太后尚可。
她作为一个女人,在拓跋氏族群龙无首之时,垂帘听政,确保国家安定团结,维护拓跋政权,亦有功于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