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左右,朱德跟一位17岁姑娘谈话,却被曾志撞见,她兴致勃勃的凑到朱德身旁悄声问道“军长,你看刚才那个姑娘怎么样啊?朱德说“像个红军战士的样子。”就是因为这一句话促成了一桩良缘。
1929年的中国大地烽火连天,红军队伍里流传着不少铁血男儿的传奇故事。
要说红军里头最让人服气的领导,还得数朱德总司令,这位总司令长得敦厚朴实,平日里跟老农民似的蹲田埂上跟老乡唠嗑,新战士头回见着都犯嘀咕:这真是带兵打仗的大人物?
要说朱老总的身世,那真是苦水里泡大的,1886年生在四川仪陇县佃户家里,小时候连顿饱饭都吃不上,后来凭本事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跟着蔡锷将军干革命。
1922年他远渡重洋跑到德国留学,结果因为搞革命活动被德国警察抓过好几回,最后给轰出了国门。
后来在苏联学习军事,回国后跟着他们发动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失败后,他带着残部转战江西,硬是把革命火种保住了。
那年头红军纪律比命还重要,有回队伍走到江西信丰,突然听说几个战士抢了当铺,朱老总气得拍桌子,立马叫陈毅去查,结果查出三个带头闹事的,当场就在河边开了公审大会。
枪声一响,老百姓都竖大拇指:这才是咱穷人的队伍!这事后来成了红军纪律教育的活教材,战士们都说朱老总治军比铁还硬。
要说朱老总爱兵,那可是出了名的,反围剿那会儿,战士严德胜的草鞋破得挂不住脚,干脆光着脚行军,他瞅见了不声不响捡起破草鞋,晚上就着油灯给补得结结实实。
等到第二天严德胜捧着补好的草鞋直挠头,听说是总司令亲手补的,感动得眼泪哗哗往下掉,后来这事在队伍里传开后,战士们都说总司令比亲爹还贴心。
最让老百姓念叨的是朱老总借粮的事情,有次队伍断粮,找到个富户家粮仓,可里面住的人早就被吓跑了,按说直接拿粮也没人说啥。
可朱老总偏要过秤记数,把银元塞给邻居转交,还在墙上留字条说明情况,后来这家人回来看见字条和银元,逢人就夸红军仁义,比刮民党强百倍。
话说朱老总当时年过40还是光棍,同志们看着都着急,不过缘分来了挡都挡不住,有天朱老总跟个17岁的女战士谈话,正好被妇女干部曾志撞见。
这姑娘叫康克清,年纪虽小可在井冈山是出了名的能干,曾志瞧着两人挺般配,悄悄问朱老总:"军长觉着这姑娘咋样?"朱老总点头:"是个好战士模样。"
要知道康克清这丫头可不简单,生在江西万安渔民家,从小给人当童养媳吃尽苦头,14岁就跟着地下党的养父闹革命,后来硬是追着陈毅的队伍参了军。
别看她不识字,在宣传队里硬是学会了读书看报,打仗时还能带兵布阵,同志们私下都叫她"女司令"。
二人之所以能成,还得感谢曾志这帮热心肠,她们变着法儿给两人创造机会,又是让康克清送文件,又是安排她帮朱老总洗衣服。
有回陈毅故意逗她:"给总司令洗衣服可得洗一辈子",臊得康克清满脸通红。
其实朱老总早就相中这姑娘的泼辣劲儿,亲自找她谈心:"咱们革命同志不讲封建那套,你要是愿意,咱俩就搭伙过日子,互相帮衬着干革命。"
1929年底,这对相差25岁的革命伴侣在长汀办了简朴的婚礼,婚后康克清既是贤内助又是好战友,跟着朱老总爬雪山过草地。
长征路上她病得只剩半条命,硬是咬着牙走完全程,新中国成立后,她当上全国妇联主席,为妇女儿童事业跑前跑后,老百姓都亲切地喊她"康大姐"。
但最让人佩服的,还是他们的清廉作风,朱老总去世后,康克清把积蓄全交了党费,哪怕孙子犯事被判死刑,她含着泪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硬是没给说情,此事传开后,老百姓都说老朱家真是两袖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