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1月的一个雪夜,志愿军汽车兵不小心将车开进了敌人营地,发现情况不对后,他赶紧抢了一辆车,启动后发现,车里竟然坐满了持枪的美国士兵! 那年深冬的朝鲜战场,西北风卷着鹅毛雪片子砸得人脸生疼,三十八军后勤部的汽车兵宋惠国裹着单薄的棉袄,握着方向盘的指关节冻得发青。 这天后晌他接了任务,要往德川方向送一车高粱米,前线弟兄们饿得前胸贴后背,这车粮食就是救命的口粮。 天黑透之后,车队摸着黑上路了,美国人的飞机白天跟马蜂似的围着公路转悠,夜里倒是消停些。 十几辆嘎斯车排成串,车头蒙着黑布,就靠前车尾灯那点萤火虫似的光亮引路,宋惠国车上坐着个新兵蛋子,刚满十八岁,紧张得直搓手。 走到三岔路口那会儿,老天爷突然翻了脸,狂风卷着雪粒子横着飞,前头车尾灯那点光亮眨眼就被雪幕吞了。 木牌子做的路标让风吹得直打转,宋惠国眯着眼瞅了半天,车轮子还是轧上了岔道,等发现走错路的时候,车队早没影了。 雪片子扑在挡风玻璃上,雨刷子刮得吱嘎响,宋惠国心里直打鼓,这路越走越不对劲。 前头忽然冒出片亮光,新兵激动得直拍大腿:"到了到了!"宋惠国却后脖颈子发凉——咱们的营地哪敢这么明火执仗亮着灯?美国佬的飞机又不是吃素的。 车轱辘刚轧进营地,宋惠国肠子都悔青了,铁丝网上挂着美式钢盔,帐篷门口戳着汽油桶,这分明是闯了阎王殿! 他猛打方向盘要掉头,哪料雪地打滑,车屁股一歪栽进了排水沟,俩人跳下来推车,棉鞋陷进雪窝子里拔都拔不动。 正抓瞎的当口,后头来了辆道奇卡车,开车的美国大兵裹着羊皮袄,隔着车窗冲他们挥拳头。 宋惠国脑门子上的汗唰就下来了,硬着头皮也挥了挥手,那大兵叽里咕噜说了串洋文,拎着铁皮桶往帐篷后头的水井去了。 宋惠国眼珠子一转,拽着新兵就往道奇车那边窜,驾驶座还热乎着,钥匙都没拔,油门一踩,十轮卡轰隆隆就冲出了营地。 开出二里地,宋惠国从后视镜里一瞥,差点没把方向盘扔出去——后车厢帆布篷底下,歪七扭八躺着二十几个美国兵,怀里抱着卡宾枪,鼾声打得震天响。 这车开得比走钢丝还悬,宋惠国手心在方向盘上蹭出水来,新兵蛋子吓得直打摆子。 道奇车的大灯撕开雪幕,颠得车厢里叮咣乱响,有个大鼻子兵迷迷瞪瞪坐起来,宋惠国猛踩脚油门,那兵又栽回同伙身上接着打呼噜。 天擦亮的时候,总算是瞅见了志愿军的哨卡,宋惠国扯着嗓子喊"抓俘虏",一个排的战士呼啦围上来。 车厢里睡眼惺忪的美国兵还没醒过神,就被黑洞洞的枪口顶了脑门,清点人数的时候,文书举着花名册直咂嘴——整整二十五条大鱼,够得上二等功了。 后来才知道,这伙美国兵是夜里换防的,大雪封路走岔了道,本想窝在车里避避风雪,没成想叫人连锅端了。 那车高粱米虽说陷在敌营,可换回来二十五条活俘虏,这买卖怎么算都值当,文工团把这档子事编成了山东快书,叮叮当当的鸳鸯板一打,从鸭绿江唱到三八线。 要说这宋惠国也是福大命大,后来有人问他当时怕不怕,他搓着冻出疮的手直乐:"怕有啥用?方向盘攥在手里,油门踩到底,管他前头是刀山还是火海!" 信息来源:《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年)及《三十八军在朝鲜》(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开国将士风云录》(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
1951年11月的一个雪夜,志愿军汽车兵不小心将车开进了敌人营地,发现情况不对后
历史档案揭秘
2025-05-19 10:52:18
0
阅读: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