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山东哑妇用乳汁救活了八路军庄新民。44年后,庄新民离休后去看望救命恩

笑对的风雨 2025-05-19 11:24:43

1941年,山东哑妇用乳汁救活了八路军庄新民。44年后,庄新民离休后去看望救命恩人,他跪在了哑妇面前,哭呼喊着:“娘,救命的娘,儿子回来了……!” 瘦骨嶙峋的明德英,跪坐在窑洞昏暗的角落里。 窗外,漫天风雪肆虐,她身边躺着一个奄奄一息的年轻人,面色惨白,额头滚烫。 这是八路军山东纵队的战士庄新民,在反"扫荡"战斗中负伤。 明德英从小因病致哑,21岁嫁给贫农李开田。夫妻俩住在低矮的"团瓢屋"里,靠乞讨和看守墓地勉强糊口。 他们没有床,只有一床破旧的棉被。 她发现庄新民时,他已在坟墓旁昏迷多时。 明德英与丈夫冒险将他藏进自家窑洞,庄新民高烧不退,吞不下任何食物。 绝望中,明德英挤出自己的乳汁,一滴一滴地喂进庄新民干裂的嘴唇。 "不行,他还是不醒!"李开田担忧地看着妻子。 明德英咬紧牙关,连续三天三夜守在庄新民身边,不分昼夜地用乳汁喂养,第四天清晨,庄新民终于睁开了眼睛。 夫妻俩杀掉家中唯一的母鸡,熬成浓汤给庄新民补充体力。 寒冬腊月,他们将仅有的棉被让给庄新民,自己只盖着几层破麻布。 二十多天后,庄新民伤势好转,重返部队。 1943年春,噩梦再临,庄新民在另一次战斗中与部队失散,被日军抓获充当苦力。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开田认出了他,冒险将他称作"自家儿子",设法让日军释放了他。 庄新民伤势严重,李开田背着他徒步数百里,返回山村。 明德英再次用乳汁,和草药治疗庄新民的伤口。 一个月后,庄新民康复了,临别前,他跪在明德英夫妇面前,含泪说:"你们是我的再生父母,战争结束后,我一定回来看望你们。" 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庄新民随部队辗转各地,两次获救的经历成为他心中永远的记忆。 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上海市公安局厅长,工作繁忙,始终未能回乡。 但他多次通过信件与明德英夫妇保持联系,表达思念之情。 1985年,已离休的庄新民,终于有机会重返沂蒙山区。 44年过去了,当年的小村庄已经面目全非,他凭借记忆,寻到了明德英的家。 院子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正在劳作,庄新民一眼认出,这就是曾用乳汁救他性命的"母亲"。 他立刻跪倒在地,老泪纵横:"娘,救命的娘,儿子回来了!" 明德英虽然不能说话,但她的眼神充满慈爱。 她紧紧握住庄新民的手,用粗糙的手指抚摸他的脸庞,仿佛在确认这是否是梦境。 此后,庄新民每年都回沂南看望明德英一家。 他为明德英改建房屋,添置家具,还邀请她的子女到上海团聚,乡亲们都说,庄新民比明德英的亲生儿子还要孝顺。 1995年,明德英因病去世。当时庄新民也卧病在床,未能送别养母最后一程。 他在上海家中设灵守孝,并请人在明德英墓碑上,刻下"儿子庄新民"的名字。 明德英的事迹被写入小说《红嫂》,后改编为京剧《红云岗》和舞剧《沂蒙颂》,成为"沂蒙红嫂"的典型代表。 她用乳汁救人的壮举,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展现了山东人民对抗日战争的无私奉献。 庄新民晚年经常回忆这段经历:"明德英身处极度贫困中,却宁愿饿着自己也要救我,她是哑巴,不会说话,但她的行动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量。" 沂蒙山区的老百姓常说,明德英和庄新民的故事,是军民鱼水情的生动写照。 明德英家的"团瓢屋"如今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了解这段感人至深的历史。 沂南县的一位老人回忆道:"那是最艰难的岁月,日军'扫荡'频繁,百姓食不果腹,明德英夫妇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救助八路军,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何为大爱。" 这段跨越半个世纪的母子情缘,见证了中国人民在国难当头时的团结与坚韧。 一位普通农妇和一名革命战士之间的真情实意,超越了血缘、地域和身份的界限,成为战火中最温暖的人性光芒。

0 阅读:34

评论列表

哈哈

哈哈

1
2025-05-19 19:08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笑对的风雨

笑对的风雨

笑对人生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