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6月,一伙人拿着铁锹来到了武汉华中师范学院校园内,准备挖掘民国大总统黎

如梦菲记 2025-05-19 11:47:08

1966年6月,一伙人拿着铁锹来到了武汉华中师范学院校园内,准备挖掘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陵寝,人们夜以继日的挖了好几天,终于挖开了黎元洪的墓葬,接下来一幕让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墓葬里发出一股刺鼻的臭气,让在场的人都忍不住后退掩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6年6月,武汉的天气已经闷热,华中师范学院校园的东侧传来铲地和凿石的声响,一群年轻人扛着铁锹、钢钎,在一片杂草丛生的林子里反复踩踏。   他们围着一块封闭的地基反复指认,据说这里埋着一位曾经的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他的陵墓多年无人打理,如今成了他们要“破除旧思想”的目标。   他们的工具简陋,大多是铁锹和锤子,墓顶是厚厚的水泥层,用人工开凿几乎不可能,三天后,他们的手都磨出了血泡,也只凿出了一个小坑。   有人去找来炸药,用布包着引线埋在墓顶中部,几声闷响之后,封顶出现裂缝,泥石四溅,墓室的入口终于露出一角。   墓门打开时,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渗出的液体带着浓烈的臭味,从缝隙中往外流,最初的人不敢靠近,只能在外头远远张望。   有人站在高处往里望,只看见黑暗中两口朱红色的棺椁静静摆着,气味越发浓重,让人不得不掩住口鼻,后退数步。   等棺椁被抬出来时,地面已经被浸湿了一大片,棺木厚重,几人合力才勉强移动,他们先撬开其中一口棺材。   绿色的液体从缝隙中流出,像是多年积压下来的腐烂汁水,里面的尸体已经浸泡其中,那是黎元洪的夫人吴敬君,棺内的景象让人不忍直视。   另一口棺材的情况却完全不同,打开时,空气中突然安静下来,黎元洪的遗体没有腐烂,他穿着整齐的绸缎寿衣,头戴帽子,腰系寿带,胸前挂着几枚勋章,左手紧握着一个金元宝,双眼紧闭,面容平和。   尸体仿佛刚刚入殓不久,随身的衣物和饰品依然有光泽,纹路清晰,有人注意到,棺中垫着一种淡黄色的碎木片,是当年从国外进口的防腐材料,这或许就是遗体保存完好的原因。   消息传出后,引来了不少围观者,有些人靠得近了,趁乱将一两件小件物品揣入怀中,有人从棺中拿走一枚勋章,还有人摸走一把配剑,这一切没人阻止,一时间场面混乱。   省里的文物部门得知消息后,派人连夜赶来,他们将现场暂时封锁,把能找到的随葬品一一登记,一共收回了十几件勋章、佩饰和部分服饰,黎元洪的寿帽和寿衣也被一并带走,后来被清洗整理,保存于博物馆中。   棺椁和尸体被运走后,被临时存放在汉口一处旧金库中,据相关人员回忆,这两具尸体在库中停放了数月,最后还是被送到火葬场火化处理,骨灰的去向没有留下明确记录,相关文献中也未见记载。   墓地被清理之后,原先的墓坑被回填,地面被整平,不久后,学校在原址附近修建了新的办公楼,旧墓的一部分位置被改造成篮球场,原来的大理石构件多数被移走或掩埋,没有留下明确标识。   1981年,适逢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市政府出资在距原址不远处修建了一座简朴的新墓。   墓地只有一块水泥台子,中间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大总统黎元洪之墓”几个字,碑后种了几棵松树,草木尚未成荫,气氛清冷。   2011年,武汉在筹备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时,又重新规划扩建墓园,附近的几栋旧房被拆除,墓地面积扩大到十多亩。   种上了桂花、樱花,修建了凉亭和小道,地势整理得更加规整,还配套设计了小型展示馆,摆放部分复制文物和历史资料,墓园被划入文物保护单位范围,设置了围栏和简易照明,但整体仍显朴素。   现在的华中师范大学校园内,那片安静的园区仍然存在,有学生路过这里,偶尔停下脚步,有人在清明节摆上一束花,墓碑前落叶堆积,松柏随风摇曳。   那些曾经震惊一时的场景,如今被时间慢慢覆盖,只在几本地方志和馆藏资料中留下一段无声的记忆。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长江日报——黎元洪墓被掘骨灰随葬失踪 族谱披露家族迁徙(图)

0 阅读:191

猜你喜欢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