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伤痕文学骗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触实际接触基层,其实是非常好的培养方式】下乡的青年是最优秀的一批人,问题是要他们回城和安排最好的出路,安排好用好,才是最重要的。
1969年10月, 我就是【“五七”劳动学校(这才是原名)】小学员到达河南驻马店地区,有口粮的哟!慢慢回想起来,应该是人生、人生观的最重要最宝贵的经历,原来居然没意识到!到近5年才写进履历。
大家从未意识到之所以后来上山下乡凄凄惨惨:实际有人在搞破坏,把它推到极致,让全国上山下乡系统崩溃、与国家运行体系脱节。本来就应该这样处理:
1)每个年轻人下乡3~5年,然后必须无条件回城;
2)迁移户口到农村是完全错误的,坚决不能迁户口,不落户,便无压力(101说“变相劳改”[允悲][允悲]);
3)要有后续轮换新人新毕业生进来(做到了);
4)招工、招兵、上大学、招干一律从知青当中选;
5)换言之,要造成任何青年不下乡,以后就没出路;
6)党政军民学尤其要善待这些吃过苦、受过实际锻炼的知青,提拔干部一律要有下乡几年履历,而不是打入另册!
这些最优秀分子,知道苦和甜、知道繁华与乡村的人占据重要岗位,担任重要职务,才是最厉害最有希望的人才,国家希望大焉,人民幸甚!!
知识青年下乡的价值何在知青下乡意义何在建议应届生身份保留5年
用户10xxx79
一代人的青春,让人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