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23日,廖耀湘命令宪兵去枪毙作战不利的师长戴海容。宪兵闯进溃逃的

风城春史呀 2025-05-20 16:45:45

1948年10月23日,廖耀湘命令宪兵去枪毙作战不利的师长戴海容。宪兵闯进溃逃的乱兵群里,戴海容知道事情不妙,命令卫兵: “这几个家伙,竟敢直呼老子的名字,把他们毙了!

戴海荣,生于1909年,那是一个充满战乱的时代,民众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父母已经无法负担他的生活费用。

为了能够生存下去,戴海荣别无选择,只得投身军队,即便那意味着面对战争的危险,但至少可以有口饭吃。

在那个时候,加入国民党的待遇相对较好,于是戴海荣为了温饱选择了投奔国民党。

随着部队上战场,他展现出了机智狡猾的一面。他深知自己参军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混军饷,而不是为了玩命。

在一场场大小战役后,戴海荣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成为了部队中的资深成员。

他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擅长溜须拍马的本事,逐渐从普通士兵晋升为连长。

他清楚自己的目标是混军饷,而这个目标需要更高的职位和更多的权力。通过各种手段,他成功地升迁到了师长的位置。

随着内战爆发,戴海荣依然忠诚于国民党,成为其忠实的仆从。内战爆发后,他的部队在廖耀湘的指挥下,成为了国民党在辽沈战役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当戴海荣抵达锦州时,却发现这座城市已经被我军占领。他迅速向廖耀湘汇报了这一情况,然而, 廖耀湘的反应出乎意料,他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夺回锦州。

面对廖耀湘的强硬压力,戴海荣只能无奈地发动部队,试图通过一轮又一轮的进攻,将战线拉长,以争取时间和制造混乱。

戴海荣的部队在这场战斗中遭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城市的掌控变得越发困难。尽管他费尽心思采取各种战术,但都显得力不从心。

廖耀湘则在背后不断给予戴海荣施加压力,要求他必须拿下锦州。

戴海荣站在山坡上,眺望远处的战场。数天的阻击战已经让他心情沉重,八路军坚韧抵抗,而他的士兵伤亡惨重。

戴海荣多次向上级请求撤兵,但上司廖耀湘却无法接受战局就此收场,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

阵地的胶着战持续了数天,锦州城的攻防仍旧激烈。戴海荣对部队的牺牲感到痛心,他明白战斗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掌控范围。然而,上级的期望和要求让他无法有所作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廖耀湘也逐渐意识到戴海荣的局限性。戴海荣的才能已经达到了极限,继续留在这个位置只会拖累整个部队。

面对战局的僵持和上级的不满,廖耀湘的愤怒逐渐积蓄。

一天,廖耀湘终于忍不住发火,对几名士兵喊道:“你们去把戴海荣这个饭桶给我枪毙了!”几名士兵接到命令,默默地启程前往锦州。

戴海荣此时的生活异常艰难,每个夜晚都是辗转反侧。他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这场战争明显已经打不赢了,但私自撤兵却是重罪。

他心里感到沉重,明知手下的兵去送死,却无能为力。

当廖耀湘派来的几个士兵抵达戴海荣的地盘时,戴海荣早已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氛。

他敏锐地意识到事情可能出现问题,于是毫不犹豫地大声喊道:“他们敢直呼我的姓名,给他们拉出去枪毙!”

士兵们震惊地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命令,但戴海荣的手下立即行动起来,将廖耀湘派来的士兵无情 地枪毙在山坡上。

戴海荣清楚,这一决定可能引发更大的风波,但他知道廖耀湘不会轻易放过自己。

面对迫在眉睫的威胁,他做出了一个生死抉择。随后,他迅速安排家人,带着全家逃往了沈阳。

满大街贴满了戴海荣的通缉令,使得他不得不放弃原本计划的从沈阳坐飞机离开的念头。面对全城的追捕,他毅然决定继续南下,寻找新的躲避之地。

戴海荣一路南下,不顾一切地使用各种手段,最终成功地逃到了香港。

此时,国民党已经在祖国节节败退,对于戴海荣这位早已不再是优先目标的逃犯,他们并没有过多的心思去追捕。

在香港,戴海荣悄然稳定了下来。他运用携带的金条,开始在香港从事买卖。香港的商机和开放市场为他提供了新的机遇,

他的生意也逐渐茁壮起来。日子一天天过去,戴海荣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滋润。

而在国内,当初追杀他的廖耀湘在1968年因心脏病离世。

0 阅读:0
风城春史呀

风城春史呀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 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