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还记得不,红军欠我们家的400块大洋吗?”2015年,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

墨色流年谣 2025-05-21 12:10:59

“你们还记得不,红军欠我们家的400块大洋吗?”2015年,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手里攥着发黄的纸条,走进了孝感市政府,直奔领导办公室。 历史啊,就像是个爱照镜子的老顽童,一边瞅着过去,一边还对着未来眨巴眼。想当年,1930年代的中国,那场面,简直是炮火连天,硝烟四起。红军兄弟们硬是在这水深火热中闯出了一条路,靠的就是老百姓那颗热腾腾的心和满满的信任。鲁迅先生都发话了:“甭管多远的地界,多少人儿,那事儿啊,都跟咱有关系!”咱今天要聊的这出大戏,就是在这么个热闹的背景下拉开帷幕的。 时间快进到2015年,湖北孝感市政府的办公楼前头,溜达进来一位老大爷,穿得那叫一个朴素,手里头还紧握着一张快成古董的纸条。这位爷叫杨明荣,金盆村里的一号人物,68岁高龄了。他颤巍巍地把纸条递给了楼里的一个公务员,小声说道:“兄弟,你看看,红军当年欠咱家400大洋呢,这账,能给结了不?”纸条上歪歪扭扭写着“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七大队”,字儿虽然糊得跟迷宫似的,但背后藏的故事可清楚了。你想啊,1930年那会儿,红军到金盆村做客,杨明荣他爷爷杨长银,二话不说,把家里那400块大洋私房钱全掏出来了,跟发红包似的给了红军。红军兄弟们一看,这咋行,得留个啥做个念想,于是写了张纸条当欠条。 这事儿跟长了翅膀似的,传得飞快,连领导都惊动了,亲自接见杨明荣。一番折腾下来,纸条是真的没跑了,可咋还钱成了新难题。有关部门的大佬们一合计,决定按那时候400大洋的购买力,换算到现在,大概得值4万人民币,这才公平嘛。 一个月后,市政府整了个小派对,杨明荣一上台,接过那红彤彤的4万大洋信封,眼泪哗哗的:“咱家穷了好几辈儿了,但对党的感情,那是一直热腾腾的!今天,党这欠条终于兑现了,这份情,咱们记心里了,一辈子不忘!”一张泛黄的老纸条,就像时光机的门票,把两个时代给串上了线。一笔债,晚了点儿还,但情谊不减,反而更浓,这就是党和人民之间那铁打的感情啊!这事儿,不只是历史的悠悠回响,更像是信仰在发光发热,暖人心窝子。

0 阅读:136
墨色流年谣

墨色流年谣

墨色流年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