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李敏在福建龙岩见到了亲姐姐杨月花,不过,杨月花当即向李敏提了一个要求

平南 2025-05-21 12:47:33

1977年,李敏在福建龙岩见到了亲姐姐杨月花,不过,杨月花当即向李敏提了一个要求,舅舅贺敏学知道后,说了一句:“和你妈子珍性格一样啊!”

电影工作站的老职工杨月花正在整理胶片盒子,忽然听说省里要来领导视察,她抹了把额头的汗,把散落的胶片归置整齐。

但谁也没想到,这场普通的接待工作竟会揭开她埋藏半辈子的身世之谜。

而这一切还要从1929年说起,那时候龙岩城外的枪炮声就没停过,红军和国民党部队你来我往打得热闹。

而远在老家的贺子珍在土房里生下了头胎闺女,取了个金贵的名字叫毛金花。

可仗打到这份上,带着奶娃子行军实在要命,夫妻俩合计着,托付给城里开鞋铺的翁清河最稳妥,贺子珍把贴身藏的二十块银元全给人家,看着孩子直落泪。

再反观翁清河刚开始倒是尽心,天天给娃娃熬米汤,可等红军前脚撤走,国民党后脚就进了城。

保长带着人在街上挨家挨户查"红匪崽子",他吓得腿肚子转筋,连夜把娃娃扔在商铺门口。

打更的老张头清早发现这团小被子,赶紧抱给卖菜的翁姑,就这么着,毛金花像传包裹似的,最后落到了煤矿工人邱应松家里。

邱家两口子结婚十年没孩子,当亲闺女养着,改名叫杨月花。

新中国成立后,贺子珍托人把龙岩城找了个遍,翁清河怕担责任,硬说孩子得病死了,还领着人去后山看坟头。

这瞎话编得真真的,连贺子珍亲弟弟来看,都只能对着土包烧纸钱。

其实这时候的杨月花正在邱家吃地瓜稀饭,膝盖上那颗黑痣越来越明显,她自己倒没当回事。

1964年冬天,杨月花给公社食堂挑水,听见两个老婆子嚼舌根:"瞧见没?兰仔家闺女长得跟画像上那人一个模子刻的。"她回家照镜子,越看越觉得像供销社挂的主席像。

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就写了封信塞进县政府的信箱,可等了大半年,连个回音都没有。

要说这事儿还得感谢老红军罗万昌,1971年他退休回龙岩养老,有天在合作社买盐,正巧碰见杨月花下班。

老爷子眼睛毒,盯着她看了半分钟,转身就去找省里当官的贺敏学,这位贺副省长不是别人,正是贺子珍的亲哥哥。

他带着人查了三个月,把当年经手的老街坊问了个遍,最后在邱家老屋找到了关键证据,包娃娃的碎花布,和贺子珍记忆里的一模一样。

1977年夏天的会面说来也巧,李敏当时在省文化局工作,借着出差机会来龙岩。

杨月花按惯例接待,总觉得这对年轻夫妻看她的眼神怪怪的,事后贺敏学才告诉她,那个穿蓝布衫的姑娘就是她亲妹妹。

杨月花听完没掉眼泪,反而较上劲了:"当妹妹的哪有不先喊姐姐的道理?"这话传到贺敏学耳朵里,他拍着大腿直乐:"这倔脾气,跟她娘年轻时一个样!"

可惜终究是没赶上见爹娘,等身份确认了,父亲已经去世一年多,母亲也病得下不来床。

不过,杨月花没闹着要补偿,照旧在电影站上班,把六个孩子拉扯大,街坊四邻都知道她身世,可她自己从不往外说。

倒是帮邻居修房子、给五保户送米面这些事没少干,大伙儿都说老邱家这闺女仁义。

信息来源: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记载、龙岩市档案馆保存的《闽西革命根据地史料汇编》、《福建日报》

0 阅读:76

猜你喜欢

平南

平南

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