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毛泽东向萧三借阅《世界英雄豪杰传》,萧三笑着说:我借书有三个条件,然后又刻意“为难”:能对上我出的对联者可借!毛泽东欣然应战,萧三出了上联:"目旁是贵,瞆眼不会识贵人",毛泽东略作沉吟,从容对道:"门内有才,闭门岂能纳才子?",萧三听罢,羞红了脸,连忙双手将书奉上。日后谁能想到——这位才子还是个“浪荡多情人”呢! 1918年那会儿,毛泽东和萧三在长沙捣鼓了个新民学会,俩人因为老爱聊学问、对诗文,关系铁得跟啥似的。有一天,毛泽东找萧三,说要借本《世界英雄豪杰传》瞅瞅。萧三一听,嘴角一咧,笑着说:“借书?行,不过得满足我三个小条件。”说完,他还故意卖了个关子:“能对上我的对联,书就归你!”毛泽东一听,立马来了精神,应战! 萧三摸了摸下巴,琢磨了一下,出了个上联:“目字旁边加个贵,瞆了眼的家伙连贵人都认不出!”毛泽东一听,脑子一转,不紧不慢地对道:“门字里藏个才,关起门来还想纳才子进门?没门儿!”这对联不仅应景,还藏着弦外之音,萧三一听,立马竖起了大拇指,脸都给羞红了,赶紧双手把书奉上。谁能想到,这位才子日后还是个多情种子呢!自打那次借书以后,他俩就跟打开了话匣子似的,啥学问啊、时事啊聊得那叫一个欢,互相打气,一块儿进步。说起来,萧三这家伙,早年跟谭雪君成了家,可革命的事儿一忙起来,家里就顾不上了,结果谭雪君就这么走了。从这以后,萧三的感情路那叫一个曲折:先是在法国留学时跟苏联妹子瓦萨谈上了,回国后又跟德国姑娘耶娃搭上了线,到了延安,又跟甘露成了两口子,但最后呢,还是跟耶娃旧情复燃,重新走到了一起。虽说感情上颠沛流离,但萧三的革命斗志和写诗的劲儿可一点没减。 作为党的老资格成员,萧三那是参加过不少大事儿,还跟陈乔年一块儿,头一回把《国际歌》翻译成了中文。他的诗啊,既有老传统的味儿,又有新潮流的感觉,艺术范儿和革命热血并存。在延安那会儿,他还撺掇诗人们给战士们写诗,说诗跟子弹、刺刀一样,都是有力量的家伙。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忙着搞国际文化交流,愣是把中国文化推到了全世界面前。 萧三这辈子,既是铁打的革命战士,又是风流的浪漫诗人。就算感情上波澜壮阔,他的革命魂儿和文学成就还是熠熠生辉,成了后人心里的一座丰碑。
1956年春天,北京中南海会议厅里气氛压抑,毛泽东手里拿着一份报告,脸色沉了下去
【34评论】【24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