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5年,陈平在押解樊哙,返回长安的路上,接到了急报:刘邦已在宫中病逝。得

历史新潮观察 2025-05-23 00:12:16

公元前195年,陈平在押解樊哙,返回长安的路上,接到了急报:刘邦已在宫中病逝。得知消息后的陈平,面露悲伤,内心却松了一口气。陈平作为西汉的开国功臣,又是刘邦的左膀右臂,为何刘邦去世,他会暗中窃喜呢? 这年深秋,押送樊哙的囚车在黄土官道上吱呀前行。陈平坐在马车里,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木案,心里正盘算着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朝局巨变。 突然,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浑身汗湿的传令兵滚鞍下马,颤抖着嗓子喊出那个预料之中的消息,刘邦驾崩了。 陈平掀开车帘的手顿了顿,脸上恰到好处地露出悲痛神情,心里却像卸下千斤重担。 他太清楚这个时刻意味着什么:那个猜忌多疑的帝王走了,留下的是吕后和年轻太子掌控的朝堂。 看着囚车里闭目养神的樊哙,陈平知道这场押送已经变成烫手山芋,杀,得罪吕后;不杀,违背先帝遗命。 官道旁的枯树在寒风中摇晃,正如他此刻悬在刀尖上的处境。 这个困局要从刘邦晚年的心病说起,打下江山的老皇帝整日忧心忡忡,既怕异姓诸侯造反,又忌惮吕家势力坐大。 他把刘姓子孙封遍天下,搞出"白马之盟"防着外人,连枕边人都成了防备对象。 樊哙作为吕后妹夫,又是开国猛将,自然成了刘邦的眼中钉。 病榻上的密令来得突然,陈平接旨时就知道这是要拿他当刀使,事成之后,无论刘邦是否反悔,他都得承受吕后的怒火。 囚车里的樊哙倒显得气定神闲,这位鸿门宴上生吃猪腿的猛将,此刻正眯着眼打量沿途风景。 他太了解自己这个连襟,当年跟着刘邦沛县起兵,多少次刀口舔血都闯过来了。 眼下这场变故,不过是老皇帝最后的猜忌罢了。 押送队伍故意放慢速度的举动他看在眼里,知道陈平在等什么。 长安城的轮廓出现在地平线时,陈平突然命令车队加速。 这个动作让随从们摸不着头脑,却暴露了他真正的算计,既要让刘邦咽气的消息先传到吕后耳中,又要在关键时刻出现在权力中心。 当马车碾过护城河的石板路,陈平已经打好腹稿,准备上演最关键的戏码。 灵堂里香烟缭绕,陈平扑倒在刘邦棺椁前嚎啕大哭,额头在地砖上磕得砰砰作响。 吕后冷眼瞧着这个涕泪横流的臣子,心里明镜似的。 她当然知道陈平在鸿门宴救驾的智谋,更清楚此刻痛哭背后的算计。 但当陈平哽咽着说出"臣不敢擅杀重臣,特将樊将军完璧奉还",她紧绷的肩膀还是松了下来。 毕竟,这个聪明人给自己留足了转圜余地。 活下来的陈平开始了他人生最危险的走钢丝,吕后掌权后,他白天在朝堂上装聋作哑,对封吕氏为王的主张点头称是;夜里却悄悄联络周勃这些老臣,在长安城各个府邸间传递密信。 有次吕媭在姐姐面前告状,说陈平整天饮酒作乐不问政事,吕后反而笑道:"醉鬼总比野心家让人放心。" 这种如履薄冰的日子持续了整整十五年,直到吕后病逝的消息传来,陈平知道时机到了。 他连夜联络掌管北军的周勃,带着少帝刘弘的玉玺直闯未央宫。 那天夜里,长安城的百姓听见宫墙内甲胄碰撞声不绝于耳,却不知正是这个当年痛哭灵前的文臣,带着军队把吕氏党羽连根拔起。 新帝刘恒登基那天,陈平站在百官最前列。 阳光照在他花白的胡须上,映出嘴角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这个出身寒门的谋士,历经三朝而不倒,靠的从来不是运气。 就像当年押送樊哙的囚车,看似危机四伏,实则是他精心设计的活棋,既全了君臣大义,又给自己留下退路。 此刻望着丹墀上的年轻皇帝,他知道这场持续半生的棋局,终于可以收官了。 信息来源: 《史记·高祖本纪》 《汉书·陈平传》

0 阅读:125

猜你喜欢

历史新潮观察

历史新潮观察

探索历史新趋势,发现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