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20万德军已经被32万苏联红军团团围住,即将成为瓮中之鳖。可谁成想,德军依靠强大的执行力,硬是逃出了苏联布下的口袋阵。这场突围成为了全世界军事院校中的必备案例。 1944年春天苏联西南部的冻土开始解冻的时候,德国第一装甲集团军二十万人被三十二万苏联红军围在了德涅斯特河北岸。 天上飘着湿冷的雨夹雪,德国人的坦克履带在泥泞里打滑,油料只够打三场小规模战斗,粮食弹药见了底,补给线早被朱可夫掐得死死的。 留着两撇小胡子的曼施坦因裹着军大衣站在指挥部里,眼睛盯着作战地图上的三个红色箭头——那是朱可夫摆出的口袋阵。 这位五十六岁的德国元帅跟三十七岁的苏联战神朱可夫是老冤家了,俩人掐架掐了四年,互相都能闻出对方埋伏的味儿。 曼施坦因摸着下巴盘算:南边是苏军主力,西边是喀尔巴阡山的石头路,东边是自家溃退的友军,北边?北边是朱可夫亲自带人堵着。 柏林来的电报还摆在桌上,希特勒用花体字写着"不准后退半步"。 曼施坦因把电报团成球扔进火炉,火星子噼里啪啦往上蹿。 他知道元首的牛脾气,但更清楚二十万张嘴等着吃饭,坦克没油就是铁棺材。 跟希特勒在电话里吵了三个钟头,最后换来一纸撤职令——指挥权交给了胡贝中将。 胡贝是个精瘦的巴伐利亚人,接过烂摊子先派侦察机往南边转了两圈。 回来的人说苏军在南边山头上架起了二百门榴弹炮,活像给口袋阵缝上了钢钉。 曼施坦因临走前塞给他张纸条,上头潦草地画着个向西的箭头,旁边标注着"匈牙利第一军接应点"。 3月27日天没亮,德国人开始耍把戏。三个装甲师大张旗鼓往南冲,坦克屁股后面拖着树枝,扬起的尘土遮了半边天。 朱可夫在指挥部乐得直拍大腿,心想曼施坦因这老狐狸也有走眼的时候。 哪知道这是胡贝使的障眼法——南边佯攻的炮声还没停,西边山沟里已经钻出来三个战斗群。 打头阵的是党卫军骷髅师,重机枪架在装甲运兵车上开路。 中间是拖着88毫米高射炮的摩托化步兵,殿后的装甲掷弹兵背着火焰喷射器。 二十万人像条铁蜈蚣似的在山路上扭,遇到苏军哨卡就玩命冲锋,撕开个口子就往前拱。 朱可夫接到西线告急电报时,德国人的先头部队已经啃出去二十公里。 要说德国兵的执行力真不是盖的。油罐车见底了就抽光所有摩托车的油箱,没饭吃了就嚼冻硬的土豆,坦克陷进泥坑里,一百多号人喊着号子拿撬棍硬抬。 有个工兵连长带人用炸药炸山开路,生生在石头上凿出条车道。 匈牙利接应部队举着望远镜看见德国人时,这帮灰头土脸的装甲兵已经三天没合眼了。 朱可夫气得把铅笔摔在地图上,眼瞅着到嘴的鸭子扑棱翅膀飞了。 不过苏联人也没白忙活,德国人扔在山路上的三百多辆故障坦克和七百门大炮,后来都成了莫斯科胜利阅兵式上的战利品。 这场仗给后世军校生上了生动一课——兔子急了能蹬鹰,何况是武装到牙齿的装甲集团。 曼施坦因被撤职后回了德国,1973年6月10日在巴伐利亚的养老院里咽了气。 他写的回忆录《失去的胜利》到现在还在各国军校图书馆里摆着,书里关于这场突围战的章节被翻得起了毛边。 莫斯科西南郊的朱可夫雕像前,每年5月9日都有老兵来献花,青铜铸造的苏联元帅永远保持着挥手指向前方的姿势。 2019年乌克兰政府把切尔卡瑟地区突围战遗址改成了露天博物馆,解说牌上写着"战争史上的奇迹",德国游客常在那儿拍照发朋友圈。 【信息来源】 英国广播公司(BBC)历史频道《东线战场纪实》 俄罗斯国防部官网《朱可夫元帅生平大事记》 德国联邦档案馆《曼施坦因元帅个人档案》 乌克兰国家旅游局官网《切尔卡瑟战役遗址介绍》 《纽约时报》书评版《失去的胜利》再版报道
1944年,20万德军已经被32万苏联红军团团围住,即将成为瓮中之鳖。可谁成想,
文栋说明星
2025-05-23 00:45:32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