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名医朱丹溪出诊,偶遇一貌美洗衣女。他咂咂嘴,对同行的侄儿说:“去,弄戏弄戏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5-23 08:55:34

元代,名医朱丹溪出诊,偶遇一貌美洗衣女。他咂咂嘴,对同行的侄儿说:“去,弄戏弄戏那女子!”侄儿点点头,上前一把搂住,女子大惊失色,尖叫救命。没想到,不久后却成了朱丹溪的侄媳妇。

元朝年间有位名医叫朱丹溪,年轻时当过读书人,后来为给母亲治病才转行学医。

这人有个亲侄子,二十来岁年纪整天跟着叔叔学本事。

这天叔侄俩走在乡间小路上,远远看见河边蹲着个年轻姑娘在洗衣服。

朱丹溪突然停住脚步,盯着那姑娘看了半晌,转头对侄子说:"你去抱那姑娘的腰,越使劲越好。"

侄子听得直发愣,这光天化日调戏妇女可是要吃官司的。

朱丹溪从药箱里掏出个布包晃了晃:"你不是想要驱寒的药贴吗?照我说的做,三贴都归你。"小

伙子看着药贴咽口水,这驱寒贴是叔叔的独门秘方,村里多少老寒腿都求不来。他咬咬牙,蹑手蹑脚绕到姑娘身后,张开胳膊就搂了上去。

洗衣姑娘吓得尖声大叫,手里木盆"扑通"掉进河里。附近干活的村民听见动静,抄着锄头扁担就往这边跑。

朱丹溪赶紧拦住众人:"各位乡亲别动手,我们这是在治病救人!"

他说着走到满脸通红的姑娘跟前,指着她脖子后面几颗红疹子说:"姑娘是不是总觉着胸口发闷,夜里咳嗽还流眼泪?"

这话把姑娘爹娘说愣了,原来这姑娘确实得了个怪病,身上起红疹子,吃多少药都不见好。

朱丹溪让侄子松开手,解释说姑娘这是体内湿热郁结,刚才受惊吓发了身透汗,把毒气排出来大半。

说来也怪,经这么一闹腾,姑娘真觉得呼吸顺畅不少。

后来小伙子提着礼物上门赔罪,一来二去两人看对了眼,隔年就办了喜事。

村里人这才明白朱丹溪的用意,既治了病又促了姻缘,都说这大夫不光医术高,看人还准得很。

朱丹溪这身本事,全靠自己苦学得来。三十岁那年母亲得重病,他翻遍医书也找不到治法,这才拜师学医。

别人学医都是背现成的药方,他偏要琢磨新道理。

当时医界流行用温补药,他倒提出"人体有实火虚火"的新说法,还写了本书专门讲这个。

有次给大户人家看病,别的郎中都说要补气养血,他偏开清热泻火的方子,结果真把人治好了。

这人看病还有个特点,专爱观察病人日常习惯。

有回给个胖财主治病,发现他家顿顿大鱼大肉,直接让人改吃粗粮野菜。

财主夫人不乐意,说家里又不缺钱。朱丹溪指着屋檐下挂的腊肉说:"您家腊肉放三年都不坏,可见盐放得多。人吃这么咸的东西,血脉能通畅吗?"

后来财主按他说的饮食清淡,果然慢慢瘦下来,多年的头疼病也不犯了。

最绝的是有次治个疯癫病人,那人整天胡言乱语,家里人用铁链子拴着。

朱丹溪看了却说:"这是痰迷心窍,得用吐法。"他让家属准备二十斤生姜榨汁,趁热给病人灌下去。

病人吐得昏天黑地,最后吐出几口黑乎乎的浓痰,神志居然清醒了。这事传开后,四里八乡都管他叫"朱半仙"。

要说他这侄子也是走运,当初壮着胆子抱姑娘,倒抱回个贤惠媳妇。

新媳妇过门后帮着晒药碾药,两口子把叔叔的医术学了个七八成。

后来朱丹溪把平生所学写成书,侄子帮着整理抄写,这些医书到现在还有老中医当宝贝供着。

据《四库全书》记载,朱丹溪创立的"滋阴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明代大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多次引用他的药方,清朝太医编的《医宗金鉴》也专门提到他的治病理论。

浙江义乌现在还有他的纪念馆,老辈人说去那儿拜一拜,家里人有病痛都好得快些。

0 阅读:256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