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脏话惹来20万索赔!”男子因临时停车遭老人连续鸣笛,男子随口说了一句“稍等

静赏秋月意韵绵 2025-05-23 10:18:22

“一句脏话惹来20万索赔!”男子因临时停车遭老人连续鸣笛,男子随口说了一句“稍等一下能死吗?”与老人发生纠纷。随后,老人自称身体不适,并在当晚接受心脏搭桥手术,家属找到男子索赔20万。 一个普通的下午,童先生驾驶私家车外出,在市中心办事。由于道路临时施工,他在某写字楼门前的非机动车道上短暂停车不到两分钟,准备接上刚刚下楼的朋友。 就在他查看导航时,车后传来一阵急促的喇叭声。 童先生回头一看,一位约六十多岁的老人坐在电动三轮车上,不断按着喇叭,脸上满是怒色。 原本他想立刻启动,可朋友刚打电话说还有三十秒就到了。他微微探出头,冲老人摆摆手,说了一句:“稍等一下能死吗?” 这句话说得不重不轻,是他一时的不耐烦。但谁也没想到,就是这句话,竟引发了一场持续数月的纠纷风波。 老人听后脸色骤变,立刻下车,用手杖敲了几下童先生的车窗,高声质问:“你骂谁死啊?你知道我多大年纪了吗?你要我命是不是!” 童先生一时懵了,赶紧下车解释:“我不是骂你,我是说话口气重了点,不是针对您,您别往心里去。” 他态度诚恳,甚至轻轻地鞠了一躬。老人嘴里嘟囔着“没家教”、“年轻人没教养”,看上去情绪依旧激动。 为了不把事闹大,童先生再次赔礼道歉,表示愿意倒车腾地。但就在这时,老人的神情突然一变,捂住胸口坐倒在地,额头渗出汗水,呼吸急促。 见状,童先生慌了,立刻拨打120并协助路人将老人扶到一旁的长椅上等救护车。 几分钟后,老人的家属闻讯赶来,一口咬定是童先生“言语刺激”,导致老人突发心脏不适。 事后,他们甚至出示了当晚的住院单和手术报告——老人因突发心绞痛紧急接受了心脏搭桥手术。 一周后,童先生接到了对方家属的电话,对方声称因为童先生的“侮辱性言语”导致老人住院并手术,给家庭造成巨大损失,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医疗费等共计20万元。 童先生当时简直哭笑不得:“我当时是嘴快了点,但根本没有辱骂他,也没有动手,现场还有路人可以作证。” 但家属坚持认为,童先生说的那句话是对老人进行语言攻击,直接诱发了心脏疾病,是“致病的导火索”。 协商未果,几周后童先生收到了法院传票:老人家属正式起诉,要求他承担全部医疗费用及精神赔偿。 庭审当天,童先生委托律师到庭应诉。法庭上,对方律师称童先生使用了“诅咒式言语”,对老人造成强烈精神刺激,并导致其突发心脏病,存在因果关系。 法院调取了当天周边监控,并找到了数名目击证人作证。 视频显示童先生在发言后立即表示歉意,言辞并无明显恶意,老人虽情绪激动,但是自行下车理论,并非受到强制行为或持续辱骂。 同时,证人也表示童先生在现场非常配合,没有任何恶意行为。 法院经过综合审理后最终作出判决: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 法官在判词中明确指出:“本案中,被告童先生所言虽有不当,但属轻度口头冲突范畴。 未达到民法典规定的侵权责任构成标准,亦未与老人突发疾病之间存在法律上的直接因果联系。原告要求巨额赔偿,于法无据。” 判决结果出来后,童先生终于松了一口气。但这场风波却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心理压力。 “我以后再也不敢随口说话了,”他苦笑着说,“一句无心之语差点把我送上20万的赔偿。” 这起事件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媒体评论指出,这种“情绪性索赔”如果缺乏法律支持,最终会加重社会的焦虑感与沟通壁垒。 诚然,年轻人应该尊老、慎言,但老年人和其家属也应理性看待生活中的小摩擦,不应动辄“动情绪、走法律”,甚至滥用司法资源。

0 阅读:53
静赏秋月意韵绵

静赏秋月意韵绵

静赏秋月意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