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对古筝下手了,一位身着韩服的女子在伦敦考文特花园弹奏古筝,乐器下方悬挂的韩国国旗,网络上"韩国传统音乐真美""原来古筝是韩国的"等留言持续刷屏。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表演,就像之前泡菜、汉服、饺子等,韩国在进行系统性文化掠夺。而这次,他们盯上的是承载着三千年华夏雅乐精髓的古筝。 很多人看到这种情况,会轻视的认为是韩国自娱自乐,其实没那么简单,韩国早已经对文化掠夺体系形成完整闭环:政府策动(政策扶持)、财阀执行(专利化锁定)、学术粉饰(学者背书)、舆论洗脑(网军刷屏),四位一体协同作战。 韩国文化部门每年定向拨款900亿韩元(约5亿人民币)用于"传统文化国际认证项目",其中近三分之一流向"文化起源论证"领域。韩国学界近五年在专业期刊发表涉及中韩文化同源性的论文中,72%存在史料曲解或考古证据选择性使用。 韩国财阀资本则进行专利化锁定,各大财阀仅2021年就在欧美提交387项文化遗产相关专利申请。这些专利往往以"微创新"为幌子:将青瓷釉色配方调整0.3%便申报"韩国秘色瓷专利",在古琴岳山弧度上修改2毫米即注册"玄鹤琴外形专利"。这种"像素级抄袭+局部魔改"的策略,使韩国企业2022年通过文化专利诉讼获利23亿美元。 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2021年启动的"弦·2025计划"中,明确将"全球弦乐器韩国化"列为战略目标。该项目执行手册显示:第一阶段通过网红在纽约、巴黎等文化地标进行"传统韩国筝"路演;第二阶段扶持《天空之城》等影视剧植入改良版古筝配乐;最终目标是在2025年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伽倻琴(韩国称古筝为伽倻琴)制作技艺"申遗材料。 所以,伦敦街头的古筝表演绝非孤立事件,而是经过精密设计的文化认知战。 这种"表演—传播—认证"的三步走策略具有极强迷惑性。韩国传统国乐院在YouTube发布的《伽倻琴千年史》纪录片,刻意模糊新罗时期从唐朝引进十三弦筝的历史,转而用CG技术渲染"古朝鲜青铜器纹饰与筝形共鸣箱的关联"。当中国网友在弹幕质疑时,视频下方立即出现数十个"韩国筝文化研究会"账号进行围攻,这正是韩国雇佣的1.2万名多语种网络水军的标准化操作。 我们需要正视这种系统性的文化掠夺。
韩国国父名字真草根---听到韩国
【74评论】【22点赞】
狂奔的蜗牛
没本事应对南朝鲜人就别瞎逼逼!
雪尘 回复 05-29 12:05
抢你白菜了!
老夫黄金荣
为什么我们国家还要向韩国出口白菜,一群没脑子的猪肉绦虫韩国棒不配吃从山东至全中国进口的白菜,就算吃了白菜也不长脑子。
wlof
看过视频,难听的要死,旁边也没啥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