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开战前,中国提前买下千台发动机,西方很好奇中俄想干什么?美国智库注意到,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前,中国从俄罗斯采购了约千台发动机,这一数量远超2020年的460多台。 美国智库却无端指责中国大量采购发动机是在为“站队”做准备。但事实是,航空发动机就像飞机的“心脏”,直接决定飞机能不能上天,而这一直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卡脖子”难题。 虽然国产发动机WS-10、WS-15正在紧锣密鼓研发,但技术突破哪有那么容易?从2020年到2022年,中国发动机进口量翻倍,这其实是“未雨绸缪”的务实之举。 以运-20运输机为例,从最初依赖俄罗斯发动机到逐步换装国产型号,需要一个过渡过程。 提前采购更多发动机,就好比家里装修,先备好材料才能保证工期,这样飞机生产线才能一刻不停地运转,稳稳当当造飞机。这完全是出于保障国防建设和航空工业发展的正常需求。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直接买更先进的发动机?这里面有个现实问题。俄罗斯的发动机虽然不是最先进的,但成熟可靠,而且和中国现有的军机兼容。 中国的轰-6K和运-20已经用惯了D-30KP-2,如果突然换别的型号,整个飞机的设计都得改,成本太高。所以,继续采购俄罗斯发动机是最经济的选择。 美国智库认为中国可能在为俄乌冲突“站队”,但中国一直强调中立。中国从俄罗斯买发动机,其实就是正常做生意。 中俄是好伙伴,在军事技术上各有所长,刚好能取长补短。而且中方买发动机的时候,自家的发动机研发也没落下,没把宝全押在进口上。 为啥要多囤点发动机?全球供应链太容易出问题了。俄乌冲突一爆发,谁也说不准哪天俄罗斯的发动机就供不上了。 歼-20以前用俄罗斯AL-31发动机,人家要是突然不供货,飞机研发立马就得“掉链子”。多囤点发动机,就跟家里囤过冬粮食似的,不怕被人卡着命脉。 但中方可没光靠进口,国产发动机研发一路猛追。 现在WS-10“太行”发动机装上飞机就能用,WS-15让歼-20换上了“中国芯”,运-20B运输机也用上国产涡扇-20,产量一个劲往上冲。 美国那些智库担心也正常,毕竟中国军事技术发展这么快,自然会影响全球军事格局。但中国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保障自身安全,而不是和谁对抗。 总的来说,中国采购千台发动机,这既是未雨绸缪的战略储备,也是给国产技术争取时间的无奈之举。西方的质疑,更多是出于对中国崛起的焦虑。
终于明白我国为啥一直没援助俄罗斯,看朝鲜如今处境就明白了,当时俄乌打的火热时,朝
【10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