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国际调解院,为什么没叫上印度和俄罗斯?一句话总结:中国这回长记性了,不想再

云舟史策说 2025-05-26 16:09:13

中国建国际调解院,为什么没叫上印度和俄罗斯?一句话总结:中国这回长记性了,不想再当“热心主办方、窝心背锅侠”。 5月30号,中国牵头成立的国际调解院马上要挂牌了,这个新机构主打一个专业调和、和平解决纠纷,简单来说,就是给国际社会搭个能好好说话的平台,别动不动就打嘴仗、开大招。 按理说,这么个好事,大家应该抢着参加,但往创始成员国名单里一看,印度和俄罗斯,怎么不见她俩的身影? 别急,这可不是忘了喊他们,而是咱们这回“精着呢”,以前组织活动的时候,中国可没少被“熟人”坑惨,这回,干脆先不带他们玩了,省得自己刚扫完地,别人就上来扔个皮蛋壳。 咱先说印度,在国际场合里,印度那是出了名的“搅局大王”,常年活跃在“投否决票”“搞小动作”“单方面翻脸”的最前线。 就拿上海合作组织那次来说,中国提议搞“一带一路”,一边反恐,一边推动本币结算,大家都说挺好。 结果印度跳出来反对,理由听着都让人笑出声:说中国路线没把它当C位,非要路线改道先经过它再进巴基斯坦,这哪是讨论发展,明摆着想加戏抢风头。 结果现场被俄罗斯带头“围殴”了一圈,八个国家联合怼它,印度灰头土脸下台阶,脸丢不丢是一回事,关键是,这种“见风使舵、想占便宜还要做主角”的操作,让人真不敢再邀请它进这种讲规则、拼专业的机构了。 以为这就完了,去年上合峰会通过《2030年经济发展战略》,六个国家都点头签了,印度又开始耍脾气,说“这文件里中国元素太多”,就差明说“我不高兴”了,这合作能谈下去才怪! 而且,国际调解最讲究一个“信得过”,调好了,大家都要认账,不能说输了就翻脸不认人,可印度在这方面的“战绩”可不光彩。 国际投资争端输了就拖着不执行,边界裁决不利于自己就开始抨击仲裁机构“有偏见”,连脸都不红,尤其是中印在藏南问题上,中国都公布五批地名了,印度还在那儿嘴硬地说“阿鲁纳恰尔邦是我们的”。 结果除了一两个美国政客喊两句,连老朋友俄罗斯、邻居巴基斯坦都站中国这边,印度场面上那叫一个尴尬。 你说这么一个爱翻脸、爱拖延、爱“表演”的主儿,要是进了国际调解院,不是来调解,是来搅局的,咱中国这回可是开了家正经“谈事馆”,不是“吵架培训班”,可不敢再给他舞台。 再说俄罗斯,很多人一听没俄罗斯,可能会疑惑:中俄不是关系挺铁的吗?怎么也没叫它?别忘了,再铁的朋友,碰上利益,也得精打细算。 拿“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说事儿吧,俄罗斯上来就开出高价,还坚持管道得绕个圈走蒙古。 中国一算账,这价格也太伤钱包了,路线也不太靠谱,于是双方谈了好几年,嘴皮子都快磨破了,还是没个准话,蒙古一看中俄扯皮,当场抬价收过境费,整得这个本来挺美的合作,差点变成了“高价闹剧”。 你说连这种纯经济的事儿都能掐成这样,要是调解院碰上政治问题,比如乌克兰、欧洲之类的热点话题,那不得天天针尖对麦芒,会议室都能变成“辩论擂台”了? 再说俄乌冲突,虽然中国一直保持中立、没站队,但俄罗斯心里清楚,自家天然气卖不动了,就想多卖给中国。 中国也不是冤大头,一边接货,另一边继续布局中亚、巴基斯坦、新能源路线,意思也挺明白:哥不可能光靠你一家,鸡蛋不能全放一个篮子。 说到底,中国这次是下了决心,要做一个真正有分量的调解平台,而不是再搭一个让人来吵架、搞破坏的舞台,这种选择,算得上是吸取过去经验教训后的一次“理性进化”。

0 阅读:1
云舟史策说

云舟史策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