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年,曹丕废岳父兼妹夫刘协,刘协冷汗直流地问:“如今我已不是天子,你是杀我还是关在宫里一辈子?”曹丕说:”你是我三个妹妹的丈夫也是我的国丈,我不会杀你,封你为山阳公享受天子待遇,立刻离开洛阳。” 汉朝走到220年,已经是个空壳子。这王朝从西汉刘邦打下江山算起,400多年了,到东汉末年早就乱成一锅粥。朝廷里皇帝说话没人听,外头战乱连天,各地豪强割据,日子过得跟演戏似的。刘协就是这出戏里最惨的主角,生在181年,8岁被推上皇位,成了傀儡皇帝,一辈子没真正掌过权。 刘协小时候就赶上董卓那档子事儿。董卓是个心狠手辣的家伙,189年带兵进京,把持朝政,还废了刘协的哥哥刘辩,立他当皇帝。那年他才8岁,能干啥?董卓把首都从洛阳迁到长安,还一把火烧了洛阳,搞得民不聊生。后来董卓被干掉,刘协也没好到哪去,又被其他军阀当棋子使唤。直到196年,曹操把他接到许昌,名义上是“救驾”,实际上是拿他当招牌,号令天下。 曹操这人,心机深得很。他用刘协的名义发号施令,讨伐袁绍、平定北方,愣是把汉朝的半壁江山攥在手里。刘协呢?表面上是皇帝,其实连出宫门都得看曹操脸色。曹操还把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了刘协,成了刘协的岳父。这关系听着挺乱:曹操是岳父,曹丕是刘协的妹夫加女婿,刘协还是曹丕的岳父。这一家子亲戚,搁谁身上都头大。 220年3月,曹操死了,留下个大摊子给儿子曹丕。曹丕可不是省油的灯,他爹在世时他就跟着打天下,积累了不少威望。曹操一走,他接手了老爹的势力,立马开始盘算怎么更进一步。当时汉朝名存实亡,大家心里都明白,天子这位置早没啥用了。曹丕瞅准时机,开始逼刘协让位。 那年11月,曹丕让人上书劝刘协“禅让”。这词听着好听,其实就是变相逼宫。刘协心里苦,但他没得选。几十年来,他一直被摆布,早就习惯了逆来顺受。于是,他老老实实交出玉玺,把皇位让给了曹丕。曹丕顺势称帝,建立了魏国,汉朝就这么完了。 刘协退位后,曹丕没直接下狠手。他封刘协为山阳公,待遇跟天子差不多,还让他带着家眷离开洛阳,去封地过日子。这安排在当时算挺厚道的,毕竟改朝换代时,旧皇帝的下场通常很惨,像被杀或囚禁的比比皆是。曹丕这么做,一方面可能是念着亲戚情分,毕竟刘协是他三个妹妹的丈夫;另一方面,也是给自己立个仁义的牌坊,让天下人看看,他不是那种赶尽杀绝的人。 退位后的刘协,带着山阳公的头衔,活到了234年,53岁才去世。比起其他被废的皇帝,他这结局不算太糟。有人说他命好,有人说他窝囊,但不管咋说,他这辈子都被时代推着走,没啥自主权。曹丕这边呢,建立了魏国,拉开了三国时代的序幕。不过魏国也没得意多久,后面的事儿咱们都知道,三国打来打去,最后便宜了司马家。 这事儿放到历史里看,不光是改朝换代那么简单。汉朝倒了,三国起了,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分裂割据的阶段。曹丕废刘协,既是个人野心的结果,也是乱世大环境的产物。亲情在这场权力游戏里,显得特别微妙。刘协那句问话,透着无奈和恐惧,曹丕的回答又带着点冷漠和算计。这俩人,一个是落魄天子,一个是新朝霸主,他们的交锋,成了历史的注脚。 再说说曹丕为啥没杀刘协。有人觉得他是真有点良心,毕竟刘协没啥威胁,杀不杀意义不大。留着刘协,反而能显得他宽容大度,对稳定魏国初期政权有好处。还有人猜,他可能是顾忌舆论,毕竟刚当皇帝就杀岳父兼妹夫,传出去不好听。不管啥原因,刘协能活下来,多少算个意外之喜。
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消息传回魏国,魏国上下一片欢声笑语,唯有黄权默不作声
【9评论】【12点赞】
大富大贵
献帝是董卓拉来立的皇帝,小皇帝被董搞死另立了汉献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