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8月14日,林怀部找领导请5天假,没请成,两人大吵一架。领导让他卸枪滚蛋,林怀部伸手拔枪,所有人都以为他真要交枪走人,不料他对着老领导张啸林抬手就是一枪,子弹正中张啸林面门,张啸林当场毙命。 张啸林,上海滩三大亨之一,名头不小。他早年靠黑帮混饭吃,手腕硬,势力大,算是个人物。可到了抗战时期,这家伙的选择让人大跌眼镜。1937年日本入侵后,他没站民族立场,反而投靠日本人,干起了汉奸的勾当。贩卖鸦片、帮日本人搞情报,坏事没少干,彻底臭了名声。国民政府气得牙痒痒,蒋介石直接点了他的名,让军统头子戴笠把他干掉。这可不是啥好鸟,死了也没人替他喊冤。 再说林怀部,这人背景不花哨,但也有点来头。他是山东东平县人,家里是军人出身,自己枪法很准。早年在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当过华捕,干得不赖,可后来因为违规被开除。丢了饭碗后,他辗转通过杜月笙的管家万墨林介绍,又搭上张啸林的司机阿四这条线,成了张啸林的贴身保WELL镖。表面上看,他就是个听命干活的普通人,但实际上,他早就被军统盯上了。 军统是国民政府的特务组织,专门干暗杀、情报这些活儿。张啸林投敌后,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蒋介石下了死命令,戴笠带着军统的人试了好几次,想弄死张啸林,可都失败了。这家伙身边保镖多,警惕性高,常规办法根本没用。后来军统改了策略,决定从内部下手。他们看中了林怀部,这家伙跟张啸林关系近,又有枪法,简直是天选之人。军统使了手段,把林怀部收买了,给了他任务:找机会干掉张啸林。 1940年8月14日那天,林怀部找张啸林请五天假,说是家里有急事。具体啥事,没人知道,也可能是他故意找的借口。张啸林这人脾气火爆,直接拒绝了,还骂得很难听。两人吵得越来越凶,张啸林最后撂下狠话,让他卸枪滚蛋。这话听着像是炒鱿鱼的意思,但对林怀部来说,可能是个信号。他假装要交枪,所有人都以为他要认怂走人,谁也没想到,他会突然动手。 就在那一刻,林怀部拔枪,抬手就是一枪。子弹正中张啸林面门,位置准得吓人,当场毙命。这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计划。林怀部的枪法和冷静,都说明他不是冲动杀人,而是带着任务来的。那一刻,周围的人全懵了,谁也没料到,一个保镖敢对老大下手。这枪打的不只是张啸林,还打乱了上海滩的格局。 枪响之后,林怀部没跑,也跑不掉。他被抓了起来,法庭判了他15年徒刑。按理说,杀人得偿命,可他没被枪毙,估计跟军统有关系。1945年抗战胜利后,林怀部因为干掉汉奸的“功劳”,被放了出来。他没留在上海,而是回了山东老家,过上了低调日子。从这点看,他不像为了私怨杀人,更像是执行任务后抽身离开。 张啸林一死,上海滩炸了锅。日本人和伪政府慌了神,加大力度抓抗日分子,可军统的锄奸行动没停。这件事震慑了其他汉奸,让他们知道投敌没好下场。同时,抗日士气也提了一把。林怀部的这一枪,成了抗战时期的一个小亮点,很多人提起都觉得解气。 回头看,林怀部杀张啸林,不是啥突发事件。张啸林投靠日本人,早就把自己放到了风口浪尖上。军统试了那么多次没成功,最后找到林怀部这把“枪”,算是水到渠成。林怀部请假被拒、吵架动手,可能只是个导火索,真正推动他的,是军统的任务和民族大义。偶然吵架有了必然结果,这事儿听着挺接地气,但细想很有嚼头。 林怀部到底算啥?有人说他英雄,毕竟干掉个汉奸,为国出力。可也有人觉得他不算啥好人,毕竟拿枪杀人,手上沾了血。从法律上看,他犯了罪,判15年没毛病;从抗战角度看,他立了功,后来被放了也合理。这人不好简单评判,得看你站哪边。杀张啸林这事儿,换个角度,可能就是保镖反水领导,可加上抗战背景,就多了层意义。 这桩事儿不只是个案,它反映了抗战时期上海滩的乱象。张啸林这种人,靠黑帮起家,最后却卖国求荣,林怀部这种小人物,却被卷进大时代,成了执行者。上海滩那时候鱼龙混杂,黑帮、特务、日本人、汉奸,各方势力搅在一起,林怀部一枪,就像在水面上扔了块石头,涟漪传得老远。聊这个,不光是讲故事,还能让人想想那段历史的复杂。 历史书里,林怀部刺杀张啸林常被当成军统锄奸的典型案例。张啸林死后,三大亨的名号少了点分量,上海滩的黑帮势力也受了影响。日本人虽然气急败坏,可也没能翻出啥大浪。林怀部的名字没大红大紫,但抗战史里,他这枪留下了印记。说白了,这是个小人物干了件大事的故事,挺有意思。
1940年8月14日,林怀部找领导请5天假,没请成,两人大吵一架。领导让他卸枪滚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5-26 16:38:3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