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毛泽东的小女儿李讷不顾母亲的反对,与一名服务员结了婚。没想到生下儿子后不到一个星期,李讷就与丈夫离婚了。毛主席知道其中的原因后,含泪说了一句话……
李讷是毛泽东的小女儿,自小就被毛主席带在身边养着,也是在父母身边待的时间较长的孩子。
毛泽东平日里爱读书,李讷在父亲的影响下耳濡目染也是很喜欢读书,毛泽东也教导她要低调做人,和普通人一样,不能仗着自己是毛泽东的女儿就搞特殊,李讷也是将父亲的教诲一直牢记于心。
李讷博览群书,自小成绩就很好,也很活泼,因为父亲的影响,李讷思想是远远超越同龄的孩子的,她不但学习好,思想上对一般的事物也有独特的见解。
也因为这样,李讷上学的时候同班同学觉得她定是不好相处的,李讷平日也是专心读书,渐渐地朋友就很少,也没人敢搭讪,所以经常能看到李讷独来独往的身影。
毛泽东对李讷很是宠爱,但是因为他自己的身份,即使再宠爱,也不能像一般的父亲那样时常陪伴在女儿以及家人的身边,所以生活上有时候关心的就少了一些。
李讷从一个小女孩渐渐地长到大姑娘,一直到李讷30岁,李讷也还没有对象,作为李讷的父亲,毛泽东虽然不说,但心里还是操心的,所以偶尔也会对李讷说起找对象的事情,毛泽东觉得对女儿有所亏欠,也没有过多的要求女儿。
毛泽东在李讷找对象这件事情上也是很开明的,觉得就让女儿找一个她自己喜欢的就好,身份什么的也没那么多要求,工人、农民也都可以,但是李讷母亲的想法却和毛泽东恰恰相反。
李讷的母亲名为江青,她一心想为女儿找一个门当户对的男子,要学识高,相貌也不能差,但是李讷却不领情,觉得母亲的做法不对,小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李讷就和母亲不是很亲近,李讷对于母亲的管教觉得很是压抑,所以感觉没有一点点自由,李讷也是倔强的。
1970年的时候,毛泽东发起的青年上山下乡的活动,李讷为了响应号召,也毅然决然的加入当时的“五·七”干校进行锻炼。
来到“五·七”干校后,李讷也没有对外人说起她的身份,而是化名为“肖力”。在这里,李讷感觉很自由,自己可以做想做的事情,也没有母亲在身旁时时管束着自己,不用再听母亲的唠叨,心情也畅快了不少。
虽然李讷没有对别人说起过她的身份,但后来还是被大家知道了,人们因为李讷的身份也很少有人跟她搭话,所以李讷也没有真正的朋友。
“五·七”干校里脏活累活很多,李讷也积极的参与,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就不做,大家在烈阳下晒的时候李讷也在,暴雨中李讷也同大家一起干活,即使身上弄脏了也没有丝毫的抱怨,那些知道李讷身份的人看到李讷如此,纷纷觉得很佩服。
这样的李讷吸引了一个人,此人名叫徐宁,正是后来李讷不顾母亲对要结婚的人。
徐宁是一家招待所的服务员,平日里也是兢兢业业,表现得很不错,所以被派来培养。
徐宁本就热情开朗,主动来找李讷说话,徐宁看李讷平日里基本都是自己一个人,而且作为一个女生这样卖力,徐宁就想帮帮李讷。
其他人都是因为李讷的身份不敢跟她说话,而徐宁却不一样,不仅不怕,还时常帮助李讷,没事干的时候也会和李讷聊聊天,李讷内心很是感动,觉得从没有人会这样对自己,渐渐地在两人的相处中,李讷对徐宁产生了一种不一样的情感。
随后不久,李讷就写信回家,告诉父母亲自己要同徐宁结婚的事情,毛泽东看到后沉默良久,觉得徐宁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表现的也还是不错的,而且女儿也喜欢,就同意了,但是李讷的母亲在得知此事后却是大发雷霆,坚决不同意李讷和徐宁的婚事。
李讷在此事上很坚定,不顾母亲的反对和徐宁结了婚。刚结婚的时候两人过得也是很幸福,可是相处的久了之后矛盾就渐渐显露了出来,李讷学识高,眼界当然也不一样,而徐宁根本就和李讷不是一路人,两人的理想、三观等等都不合。
所以也就没什么共同语言,渐渐地两人也开始吵架,这时候的李讷也终于明白当初母亲的阻挠,也觉得很是懊悔,事实证明母亲是正确的,最终李讷和徐宁两人也是分道扬镳,以离婚收场。
后俩毛泽东知道李讷的遭遇后也是满眼含泪地说道:“当初讷娃的婚事太草率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