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9月,退休的曾将军来到大连一处水库钓鱼,就在垂钓时,水库的负责人走了过来,他说:老人家,你以后过来钓鱼,我都不收钱,可没想到,这位负责人刚说完,曾将军就当场谢绝了。曾将军说: 我虽然退休了,但部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能忘! 1984年9月,大连一处水库边,秋风吹过,波光粼粼。一位73岁的老人静静地钓着鱼,他不是普通人,而是曾思玉将军——一位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军人。退休后的他本该安享晚年,可就在这次垂钓中,水库负责人一句“以后钓鱼不收钱”却打破了平静。曾将军当场谢绝,语气坚定:“我虽然退休了,但部队的纪律不能丢!”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人生故事?他的坚持,又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过往? 曾思玉将军的名字,可能很多人并不陌生。他1908年出生在湖南一个小村庄,从小家里穷得叮当响,可他硬是靠着倔强和努力,投身革命,成了红军的一员。打仗那会儿,他参加过长征,爬雪山、过草地,九死一生。后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也是一路冲在前面,立下不少战功。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那时候他才47岁,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可谁能想到,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老将军,到了晚年,却因为一次钓鱼的事儿,让人重新认识了他的另一面。 1984年,他已经退休好些年,73岁的年纪,按理说早该在家含饴弄孙了。可曾将军不是那种闲得住的人,他喜欢到处走走,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那年9月,他来到大连,挑了个水库边钓鱼。水库不大,但鱼挺多,环境也安静,很适合他这种喜欢清静的老头子。结果钓着钓着,水库负责人跑过来了,估计是认出了他,知道他是位将军,就想着给个方便,说以后钓鱼都不收钱。这事儿搁谁身上都觉得是好意,可曾将军一听,脸就沉下来了,直接摆手拒绝。他那句话说得特干脆:“我虽然退休了,但部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能忘!”负责人估计愣住了,没想到这老爷子这么较真。 这反应乍一听挺意外,但想想曾将军这一辈子,就一点不奇怪了。他在部队几十年,最看重的就是纪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那是红军时期就刻在他骨子里的东西。当年打仗,部队缺吃少穿,可纪律从来没松过。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买卖公平,这些规矩他不光自己守得严,对手底下的人也要求得一点不差。有次行军,他发现有个战士偷偷拿了老乡一个红薯,硬是让那战士回去赔礼道歉,还开了会教育全连。这不是他死板,而是他打心底觉得,纪律是军队的命根子,没了纪律,部队就散了。 退休后,他虽然脱了军装,可那股子军人气质一点没丢。有人劝他,说你都退休了,享点福怎么了?可他总说,享福可以,但不能破了底线。他平时生活特别简单,吃穿用度都不讲究,住的房子也是部队分的普通楼房,没啥特别装修。钓鱼这爱好,也是他晚年少有的消遣。他常跟老战友说,钓鱼不是为了鱼,是为了静下来想想过去,想想现在。他那次去水库,本来也就是想清静清静,没想到却因为纪律的事儿,又让人记住了他。 曾将军拒绝免票,不是跟谁过不去,更不是摆谱,而是他真觉得,纪律这东西不分时候、不分场合。退休了就不守纪律了?在他看来,那是胡扯。他常说,人活一辈子,守住点啥才算没白活。对他来说,守住的就是当兵时立下的规矩。水库负责人那点好意,他不是不领情,而是觉得接受了,就等于自己给自己开了口子。这要是换成别人,可能觉得小题大做,可在曾将军这儿,这事比天大。 说到这儿,得提提他晚年的生活。退休后,他没像有些人那样忙着捞好处,也没整天窝在家。他喜欢到处走,身体硬朗得很,70多岁还能扛着鱼竿跑好几里路。他不爱凑热闹,但老战友聚会他从不缺席。每次聚会,他都聊当年的仗怎么打的,聊得最多的是纪律怎么管出来的。有老战友开玩笑,说他是不是管得太严了,他听了就笑,说严是严,可没纪律哪来的胜利啊?这话听着简单,可想想他那一辈子,真不是随便说说的。 其实曾将军这人,没啥大架子,挺接地气的。他跟邻居聊天,能聊庄稼收成,跟小孩儿说话,能讲红军故事,语气特和蔼。可一说到原则,他就一点不含糊。钓鱼那事儿传开后,有人说他太固执,有人说他值得敬佩。可不管咋说,他用行动告诉大家,纪律不是挂嘴上的口号,是真得做到心里、做到一辈子。 他晚年还有个习惯,喜欢看报,看看国家大事,看看部队新闻。每次看到年轻兵蛋子训练的报道,他就特别高兴,说现在的部队比他们那会儿条件好多了,可纪律还得抓紧。他老觉得,自己这辈子没啥遗憾,就是希望后辈能把部队的规矩传下去。水库那次拒绝免票,估计也是他想给身边人做个样子,哪怕退休了,也得活得像个兵。 说到底,曾将军这人,骨子里是硬的,但不是冷。他对纪律的坚持,不是为了显摆,而是真心觉得这东西不能丢。他73岁还在水库边钓鱼,不是为了鱼多好吃,而是享受那份安静,更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守着当年的信念。这信念,陪他走过战争,走过和平,也走到了生命的最后。
这是苏州历史上沉痛的一天,苏州人民会铭记这一天。对南京来说,后面的比赛其实已
【18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