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2年,包拯去世,出殡当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原来,他临终时悄悄告诉女婿,自

静雅书声破卷绵 2025-05-26 19:21:10

1062年,包拯去世,出殡当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原来,他临终时悄悄告诉女婿,自己死后,要准备21口棺材,并从7个城门一起抬出去,刚开始所有人不明白,但知道900多年后,包公墓被发掘,真相才最终被揭开。 (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北宋年间出了个让贪官睡不安稳的人物,这人生得黑脸长须,额头上顶着月牙印,老百姓都喊他"包青天"。 包拯打小就是个认死理的书生,家里世代读书做官,到他这辈更是考中了进士。 那年头读书人要么当官发财,要么回家种地,包拯偏要走第三条道——当官不捞钱,专治捞钱的官。 那时候北宋官场就跟染缸似的,十官九贪。 新官上任先琢磨怎么往兜里捞钱,包拯倒好,上任先拿算盘算衙门里的账本。 陈州闹饥荒那年,朝廷派国舅爷庞玉去放粮,这老小子到了地方不开仓,反把粮价抬得比天高,往米里掺沙子。 老百姓饿得啃树皮,庞玉还在府衙里搂着歌姬听小曲儿。 消息传到京城,仁宗皇帝气得摔了茶碗。 要说这皇帝也难,西宫娘娘天天吹枕头风,可架不住包拯天天上奏折。 最后皇帝一拍龙椅:"包爱卿,你去陈州走一趟!"这话传到西宫耳朵里,娘娘连夜派八百里加急给庞玉送信,谁承想国舅爷胆肥得能撑船,居然打算半道劫杀包拯。 要说包拯这人命硬,带着王朝马汉几个亲信,愣是从刀口底下钻出来。 到了陈州地界,老百姓听说包青天来了,乌泱泱跪了半条街。 庞玉这时候才想起要擦屁股,可惜米仓里的沙子比米还多,哪里藏得住?包拯带着人把粮仓翻了个底朝天,当街摆开公案,三堂会审把庞玉的老底掀了个精光。 国舅爷梗着脖子不认账,说包拯污蔑皇亲。 包拯从袖子里掏出本烂账册往桌上一拍,哪年哪月贪了多少银子,哪家粮商送的礼,写得明明白白。 庞玉当场腿肚子转筋,扑通跪在青石板上。午时三刻龙头铡落下,老百姓的欢呼声震得城墙直掉土渣子。 包拯办完这案子算是捅了马蜂窝,朝里那些皇亲国戚恨得牙痒痒。 有回皇帝要给张贵妃的伯父封官,老头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利索。 包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皇帝说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最后硬是逼着皇帝收回了圣旨。 打那天起,上朝时总有人故意往包拯身上撞,皇帝没辙,特赐了顶两尺长的官帽,说谁碰帽子就砍谁脑袋。 这黑脸御史越当越上瘾,前前后后弹劾了六十多个贪官。 有权有势的都管他叫"活阎王",背地里扎小人咒他早死。 等到包拯当上枢密副使那年,身子骨突然就垮了。 宫里的太医轮着番瞧病,药罐子熬坏十几个,到底没把人救回来,包大人咽气那天,汴梁城的老百姓自发挂白幡,哭声传出十里地。 要说蹊跷事还在后头。 包家出殡当日,二十一口棺材分由七个城门抬出,女婿文效这一障眼法甚是奏效,就连金兵来袭亦未寻得墓穴所在。 直到1973年合肥东郊修水渠,一铁锹下去挖出块石碑,考古队顺藤摸瓜才找着真坟。 中科院的专家拿着骨头做检测,发现骨头里汞含量高得邪乎,有人说这是古代保存尸首用的朱砂,也有人说怕是遭了暗算。 不过检测结果明明白白,骨头里砒霜含量正常,倒是钙铁元素比现代人高。 专家们推测,包大人可能常年喝补药,加上棺材里防腐的朱砂渗进骨头。 宋仁宗当年亲自给包拯办丧事,停朝一日哭得真情实意,可见君臣情分不假。 包拯的墓地在战乱年月里搬过几回,最后藏在合肥郊外的小土坡底下。 考古队开棺之时,发现陪葬品极为寒碜,只有数件旧官服、几本破账册罢了。但墓志铭所刻“孝肃”二字,却道尽了这位黑脸清官的一生。 不仅如此,后人还将他的故事拍成了电视剧和电影,用现代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到包拯...... 信源: 澎湃新闻2024年1月23日——他被封神的残酷真相

0 阅读:68
静雅书声破卷绵

静雅书声破卷绵

静雅书声破卷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