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算力领域龙头企业中科曙光和海光信息通过吸收合并集中优势资源进一步做大做强。
5月26日,海光信息(688041)董事、总经理沙超群在海光信息一季度业绩会上就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一事回应称,本次重组不仅是两家企业资源的叠加整合,也是我国算力产业“补短板、锻长板”的有益尝试。双方将通过技术互补、产业链协同、市场资源复用,形成规模效应,有望推动公司快速迈向更高的发展台阶,进一步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5月25日晚,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中科曙光(603019)和科创板上市的海光信息(688041)同时发布公告,两家公司签署《吸收合并意向协议》。根据协议,海光信息将通过向中科曙光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同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两家公司A股股票将于5月26日起开始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中科曙光原本是海光信息的大股东,持有海光信息27.96%的股份,中科曙光的大股东则是中科院计算所。原本就有协同效应的两家公司为了进一步增强多方协同效应选择合并,并且是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这也看出背后中科院资源向高端计算领域倾斜的意图。
当下的算力芯片研发是高技术门槛和高资金门槛,对企业综合实力的一种考验。因此,双方合并后有更多的资源和实力参与芯片领域的竞争。
中科曙光在合并重组公告中表示,为抢抓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机遇,促进产业链整合和高质量发展,推进本次合并重组。海光信息则表示,为抢抓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机遇,做大做强主业。
中科曙光在高端计算、存储、云计算等领域具有深厚积累,最新市值为906亿元。海光信息专注于国产架构CPU、DCU等核心芯片设计,最新市值3164亿元。从产业链角度,海光信息是中科曙光业务的上游。
沙超群也在业绩会上详细阐述了这次合并的协同效应。他表示本次战略合并,将优化从芯片到软件、系统的产业布局,汇聚信息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全面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实现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
具体方面,中科曙光系统集成能力将增强海光信息高端芯片与计算系统间的技术和应用协同,进一步推动国产芯片在政务、金融、通信、能源等关键行业的规模化应用,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健康发展。
此外,高端芯片研发需要集中优势资源,双方合并后在研发、供应链、市场销售资源等方面叠加发力,聚集核心优势力量共同投入到高端芯片及解决方案研发,以更有竞争力的一体化技术方案提升产品与服务的客户满意度,
他也谈到本次重组符合全球产业链延伸发展的大趋势,有利于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创新企业,把握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巩固和扩大两家公司在国产算力产业的积淀,推进算力产业融合发展和国产化进程,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沙超群也强调,合并后的公司体量扩大、业务前景广泛,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将会得到较大提升,通过规模效应增厚利润,实现上市公司提质增效,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资本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