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负到我们头上来了!5月23日,尼日尔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石油和中国天然气集团所有员工在5月31日前离开其领土! 尼日尔政府给出的理由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过是资源民族主义作祟。 近年来,尼日尔新政权上台后,开始以“资源主权”为名,逐步驱逐外国企业,试图将资源控制在自己手中。 这次驱逐中企,不过是他们计划中的一步。 但是这次,尼日尔政府的如意算盘可能要落空了。 中国石油人在尼日尔的22年里,不仅带来了资金和技术,还培养了大量的当地人才,为尼日尔的能源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中企一撤,尼日尔的能源产业顿时陷入了瘫痪。 全国70%的燃油供应中断,柴油价格飙升,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也因燃油短缺而被迫停摆。 更让尼日尔政府头疼的是,他们还欠着中企一大笔债。 2024年,尼日尔政府曾以原油预付款名义向中石油借款4亿美元,约定年利率7%、12个月偿还。 还款期限已到,尼日尔政府却拿不出钱来还债,反而变本加厉地提出各种无理要求。 根据《中非投资保护协定》,中国完全可以通过国际仲裁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同时,中国手中还握着尼日尔的能源命脉——贝宁港口输油管道的控制权。 一旦中国采取行动,尼日尔的石油出口将彻底归零,这对于经济本就脆弱的尼日尔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当然,中国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 但是,尼日尔政府的短视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如果尼日尔政府不能及时醒悟,回到合作共赢的轨道上来,那么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更加严峻的后果。 在全球化退潮的背景下,中国海外利益的维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合作伙伴,更加坚定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过去的合作模式,探索更加多元化、本土化的合作方式,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当地民众。 总之,尼日尔政府的驱逐令是一起典型的“农夫与蛇”事件。 中国石油人在尼日尔的22年耕耘,换来的却是无情的驱逐。 但是,中国并不会因此放弃在非洲的能源布局。 相反,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继续前行在非洲大地上,为中非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欺负到我们头上来了!5月23日,尼日尔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石油和中国天然气
烟雨任风散
2025-05-27 15:24:37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