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战败后,率领两千余名红军战士退到祁连山,坚持打游击。祁连山条件艰苦,没有吃穿,后勤补给更是空谈。
不过这没有打倒李卓然的斗志,最终他率领战士们走出祁连山,躲过国民党的追击,到达甘肃北部与新疆交界处,并等来了接应他们的同志,与他们一起返回延安。
1899年李卓然出生于湖南湘乡的一个农家,在武昌求学时,就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34年八九月间他被任命为红五军团政治委员。
之后李卓然与董振堂率红五军团掩护主力红军长征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国剿”,纵使士兵宁死不屈,与敌人浴血奋战,还是寡不敌众,最后战争失败 中央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
在反剿战争中失败,不仅伤亡惨重,更是对西路军带来了打击,这已经是第五次的围剿了,还是失败了……
没办法李卓然只能带着剩下的两千余名的红军战士退到祁连山,在陈昌浩的主持下召开了西路军政委员会的最后一次会议,他提议说:“我们在这里干耗着也不是办法,这边的条件艰苦,没有吃穿后勤补给更是空谈,如果不能够向外获取资源的话,留在这里我们就只能都是等死的。”
大家都明白,如果不是没办法的话,也不会退到这里来。
接着陈昌浩说:“我决定跟徐向前先离队,我们回到延安去向组织上报这件事情,之后再安排李卓然跟李先然走,你们意下如何?”
其余的西路军们没有说话,他们也觉得这算是一个办法,现在物资短缺,如果在这里干耗着的话,只能是等死,对面的敌人还有很多,撑不了多久的话就可以攻破这里,如果不让他们先走去汇报情况的话,那这无疑是突然死亡的时间罢了。
但是李卓然反对,他不打算离开。
“这是什么道理,让干部们都先撤离了,把战士们留在这里?我不会走的,要走你们走吧,我要留下来跟他们一起并肩战斗,在这里等待你们的好消息。”
陈昌浩没有反对,把剩下的人规整起来之后,把这里的人就交给了李卓然,接下来的所有任务都是由他来负责了。
深夜北风呼啸的天气,让本来衣裳单薄的他们更是打了一个激灵,这里的条件确实很艰苦,能够获取的物资更是少得可怜,想捡一些树叶树枝来生火取暖,都异常艰难,好在天气不算是特别冷,还能够忍受,这么多人抱在一起取暖也能撑得过去。
为了稳定剩余人的军心,还有干部们的情绪,他们又在一起商量着接下来该怎么走的路线,为了稳定军心,李卓然说:“西路军虽然现在失利了,但红军最后会胜利的!大家不要气馁,这一次的失败不能够证明什么,接下来我们再继续努力。”
李卓然的讲话让他们都稳定了情绪,不再这么的慌张,真是总有一死,但要看是否死得其所,鼓舞了军心之后,更是干部们商量到了后半夜才去睡觉。
虽然现在物资很少,能获取到的东西更是少得可怜,但李卓然还是坚持要打游击战,如果不能够接着打下去的话,国军就会认为他们已经没有能力了,那个时候才是没有退路了。
而先离开的干部已经到达了延安,说明了他们这里的情况,终于在一个寒冷的晚上接到了电报。
“甘肃北部与新疆交界处碰头。”
就这样李卓然带着这剩下的2000余人,打游击战一点一点地从这里离开,虽然条件跟物资都是非常的艰难,但这不能够达到他的毅力,前方还有队友在等着他,只要他们能够顺利的到达甘肃北部与新疆交界处,就能够获取物资了。
路上也害怕战士们会丧失军心,一直在鼓励他们,做到最后一个垫底离开,确保每一个队员都能够好好地从这里出去。
这一路上李卓然一直在观察着,很是小心,就害怕被国民党发现,游戏这样就是先去一部分的击战就是先去一部分的人抵挡住,剩下的人再慢慢的溜走,就这样,他们这2000多人一点一点的从这里撤离,最后到达了甘肃北部与新疆的交界处,在这里接头。
等来了接应他们的同志,获取了物资之后,让剩下的人吃了一顿饱饭,穿上了暖和的衣服,之后一起返回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