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老师提出了中国品牌做好底盘的观点,有部分观点认同,确实中国车目前的底盘能力进步很大。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并不是所有中国品牌都具备了一流的底盘技术能力,因为做好底盘的投入,实在是太大了。
从硬件规格上看,现在中国车的底盘规格都很高。早些年中国车价格都在10万左右,前麦弗逊后扭力梁这种廉价形式大行其道,有个后多连杆都算高级底盘了。
而现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几乎成了国产电动车的标配:连十几万的零跑、哪吒都是前双后五,甚至零跑还能在15万的C11上整出双球节、虚拟主销这种以往大几十万豪华品牌才有的悬架结构。
但是本博想说,底盘硬件规格高不等于底盘好!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经过试驾后会发现,不少中国品牌新车拥有前双叉臂后五连杆、大量铝合金结构件、空悬CDC等高级底盘配置,实际驾驶体验却很一般!
究其原因,在于底盘、乃至整车性能的调校能力!这种能力不像底盘结构那样一目了然,看得见摸得着,而是系统工程能力的体现,要赶上来绝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期、大量的资源投入。
中国品牌真正能把底盘调校能力做好的,少之又少。真正有能力参与赛车运动、并持续投入资源参与赛车运动的,更是凤毛麟角!
吉利集团,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从领克连续多年参与TCR赛事,到极氪携手两代F1车手周冠宇和莱科宁,国内真的找不到第二家如此大手笔投入聚焦在高性能汽车运动上的汽车品牌。
#极氪三周年下一个传奇##汽场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