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江号子亦歌亦剧?更像川剧? 盘点内江绝代大师 刀郎的川江号子获得巨大成功,给

在深圳往事 2024-10-22 08:04:17

川江号子亦歌亦剧?更像川剧? 盘点内江绝代大师 刀郎的川江号子获得巨大成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观赏过川剧的人们不难发现,刀郎的川江号子,人物造型,和声伴唱,更像一幕川剧。当然,也是歌与剧的完美结合。 从刀郎的身世我们知道,刀郎出生在小县城,他的父亲母亲是地方戏资深演员,这个戏必然是川戏,亦称川剧,刀郎得天独厚,吸收川剧精华,推陈出新,震动乐坛。 现在已经很少人看过川剧了,甚至半个四川人未必亲眼看过,也只有在内江存在最久,过去内江市辖区每个县都有一家川剧团,受地方财政供养,因为那时候,内江的经济水平曾经领先国内市级财政。 四川内江市的工业辉煌半个世纪。 2000年以前,四川内江市辖八县一市,成渝公路、铁路以及沱江水道横穿全境,内江境内接近200公里,沿途遍种甘蔗,甘蔗用于榨糖,之后干蔗渣用于酿酒精,之后废渣再用来造纸,是为糖、酒、纸一条龙。这个产业解放前就有,但到新中国成立后强势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红糖白糖以及酒精产地,同时,相匹配的蜜饯产品,享誉海内外。而内江的糖酒纸产业,不失为工业农业完美结合的典范。 在过去有成都第一,重庆笫二,内江第三的说法,当然是指的经济方面。 沱江宛延宽阔,滋润大地。孕育了刀郎,一位名副其实风华绝代的乐坛大师,而在刀郎的老家,沱江宛延而下不远处,更诞生了被誉为“东方之笔”的世界大画家张大千;逆流而上,内江市简阳县,诞生了戏剧家、杂文家魏明伦。巴蜀鬼才,文坛大山。

0 阅读:93
在深圳往事

在深圳往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