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新预告郭靖大汗对峙 今天徐克执导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发布了新的预告,看完以后我不禁感叹《射雕》这样的故事,无论什么时候看都叫人心潮澎湃。有个旧说法,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是出于人格健康考量,避免读者在心、武、家、国等精神成长中误入歧途。
而《射雕》从小到大都能读,因为它是一部全龄段童话,郭靖几乎是人类在面对复杂道德政治世界时的理想状态。无论你是涉世未深,还是饱经冷暖,《射雕》的故事都是发光的,有效的。
秉直,宽厚,豁达,精进,这些形容郭靖最常用的词,还可以形容山河等不动之物,更可以用来描述一种理想的民族品性。总之,郭靖的人格是一个全面超越了的完美人格。试看一个完美的、强大的人,如何修补破碎的世界,这是《射雕英雄传》的底色。
倪匡评价,郭靖是金庸笔下唯一的完人。金庸把自己全部的英雄主义和浪漫情怀(当然也包括家国情怀)都倾注在郭靖身上。萧峰也可能英雄气短,可能滥杀无辜,但郭靖不会,也未曾犯下任何道德错误。这是金庸的偏袒;郭靖的确代表了金庸的世界观上限,也是江湖关系,武侠价值的上限。
郭靖的家国情怀,是一种“补天裂”的宏观情感,而非单纯的民族豪情。这点看郭靖出身习武,就极具象征性。他的七个师父合是江湖侠士,散是三教九流。韩宝驹是马贩子,南希仁是樵夫,张阿生是屠夫,朱聪是落第秀才……郭靖的启蒙就是市井人间,他最后捍卫的东西,也不过人间市井。
百姓是什么?杨康看到的是儿时宫苑高墙外那些陌生的、躲闪的面孔。萧峰看到的是庸庸碌碌倒也可怜可叹的苍生。但郭靖看到的就是我师我母,他的简单,他的直就是他的真。金庸世界里,直人常常能求得真。
郭靖自走出大漠,强识习武,从来不是为了自己,也从来没想过要凭此建功立业。但最后真正发挥武的真意,挽世界于将倾的,却又是他。世界万般错乱,只有最简单的心能看穿它、维系它的本真。
郭靖能坦然将全部的人生交付边关,因为他不觉得个人的命途和众生的命途有任何差别。当年那个草原深处的孤儿不惧草原铁骑,几十年后他也能坦然面对千军万马兵临城下。郭靖的可爱,就在于这种始终如一的简与直。
金庸说侠之大者,其实不是一个令人生畏、让人保持距离的称呼,相反,它的大是对民间情感的”有容“。大道之行的背后是最简单的人间问题,郭靖就是金庸对这种中国理想政治观的理解。
(这是今年春节我第一部买票的电影,而且也买了父母的票,金庸和射雕是少数还能跟父母一起看一起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