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沙俄21艘战舰被击沉,7艘被俘虏,6艘被中立国扣留,只有3艘狼狈逃往海参崴,沙俄第二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这就是近代著名的“对马海战”,日本成为赢家。要知道,日本联合舰队仅仅损失3艘鱼雷艇,却击沉沙俄数十艘战舰,合计27万吨,可谓是巨大胜利。此战过后,沙俄海军舰队元气大伤,从世界第三(仅次于英国、法国)沦落到边缘,可有可无。
1904年,日本偷袭旅顺,主动攻击沙俄第一太平洋舰队,日俄战争爆发,这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战斗,谁都不是正义者。日本偷袭得手,沙俄仓促迎战,海军、陆军都惨败。为了挽回局势,沙皇尼古拉二世决定从欧洲调兵,让波罗的海舰队(第二太平洋舰队)来消灭日本联合舰队。如此,一次3万公里的远征开始了,日本联合舰队则严阵以待。
单纯从国力上看,日本远逊于沙俄,两者不是一个重量级。那么,为何日本敢于挑战沙俄的地位呢?很简单,日本背后有英国支持,两国是同盟关系,而假想敌则是沙俄。此时,英国奉行海军“两强标准”,要确保皇家海军总吨位超过第二法国、沙俄;英国在远东地区海军力量薄弱,需要日本来对付沙俄。此时日本联合舰队战列舰、巡洋舰等,几乎都是英国产;日本也就生产驱逐舰而已。
有英国支持,日本自然不害怕沙俄;英国生产的战列舰、巡洋舰,无论是装甲防护、航速、火炮射程等,都是沙俄所无法比拟的。波罗的海舰队长途跋涉,进行3万公里远征,但沿途却得不到有效补给,士气很低落。走到对马海峡时,适逢大雾天气,视线不好。此时,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东乡平八郎严阵以待,抢先占据“T”字形横向,处在有利位置。如此,注定沙俄舰队要倒大霉。
交战时,联合舰队目标明确,沙俄舰队却队形混乱。联合舰队主攻沙俄海军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战列舰,并将其重创,使其失去战斗力。旗舰重创,沙俄舰队混乱不堪,各自为战,结果遭受毁灭性打击。此战,后来名声赫赫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逃往菲律宾,被美军扣留。此战,对沙俄而言是惨败,日本则是巨大胜利。此战后,美国意识到日本海军崛起,日后两国注定会起冲突,于是组建一支“大白舰队”搞环球航行,震慑日本。
美国“大白舰队”中有16艘是新锐战列舰,技术非常先进。为此,日本也将美国视为假想敌,并扩军备战。1941年12月,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谁知,美国不是沙俄,幸运女神不再眷顾日本。
阳光
俄国人应该从西伯利亚经中国东北在陆地上打败日本,而不是劳师远征在海上找日本决战。
入云龙
这么一比北洋水师打的不差了
用户10xxx14 回复 04-02 12:41
被你抢先说了
云中漫步
英国人从来都是俄罗斯人的克星,而且从无漏算!
用户10xxx34
对马海峡海战是近代海战史上著名的教科书式战例之一,日本海军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仅以损失三艘鱼雷艇的代价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并摧毁了俄国最后的海上力量。 俄国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巡洋舰分队旗舰奥列格号率领阿芙乐尔号、珍珠号和一艘驱逐舰脱离舰队,掉头向南穿过对马海峡,最后到达1500海里以外的菲律宾(被扣留,战后归还俄国),只有一艘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逃到海参崴。 对马海峡海战结果充分证明了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的海权学说,再次证明了战列舰在海战中无可替代的霸主地位,并且深刻影响了海军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英国的第一海相费席尔坚信此战证明了对战舰来说最重要的是火力和航速。由此催生了无畏型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将大舰巨炮主义推向颠峰。 对马海战其影响力不仅局限在军事方面,直接左右了俄国、日本两个国家的命运。曾经处于世界前列的俄国海军一蹶不振,海战的失败动摇了俄国沙皇的统治。 日本通过此战,为三个月后的《朴茨茅斯和约》的订立铺平了道路,从此进入了世界海军强国的行列,成为远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国家。
sokiy
写的太业余,尼古拉沙皇二世为啥发疯要把舰队调动3万公里跑海参崴来这一点就不说清楚啊。因为尼古拉二世还是做皇太子的时候访问过日本,然而却受到了李鸿章一样的待遇,居然被日本浪人用武士刀砍伤了,所以尼古拉二世对日本的仇恨是非常深的
冷酷
当时日本军舰都是最新的而且日本海军将领在欧美学习,都是最先进战术,而且日本也获得清和英支持和。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日本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