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博士私藏:亲子共情的3个黄金阶梯(附
飞槐评育儿
2025-03-08 15:51:00
姐妹们,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让我眼眶发烫的故事
.
上周末带女儿去游乐场,看到一个5岁小男孩玩滑梯时摔了一跤。他愣愣地坐在地上,膝盖渗出血珠,小脸憋得通红却强忍着不哭。这时候他妈妈蹲下来,没有急着说"不疼不疼",而是轻轻摸了摸他的后背:"膝盖一定很痛吧?妈妈看到你摔下来的时候心都揪了一下。"
.
小男孩突然"哇"地哭出声,把脸埋进妈妈肩膀:"真的好疼...可是我想当勇敢的奥特曼..." 妈妈抱着他温柔摇晃:"奥特曼受伤了也会疼呀,记得吗?他每次打败怪兽后都要去光之国治疗呢。"
.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真正会共情的妈妈,不是永远微笑的"完美妈妈",而是能看见孩子情绪褶皱的"翻译家"
.
这样的妈妈都有三个共同点:
1⃣【蹲下来的魔法】她们和孩子说话时,膝盖总是比嘴巴先动。当视线齐平的刹那,孩子眼里的世界突然有了能停靠的港湾⛵
.
2⃣【给情绪取名字】"你现在的感觉像不像被抢了蜂蜜的小熊?""是不是像被风吹跑的蒲公英?" 把抽象的情绪变成具象的画面,连眼泪都会变成星星🌟
.
3⃣【留一扇后门】"想哭就哭吧,妈妈陪你""生气也没关系,我们先深呼吸"。不堵住情绪的出口,而是举着灯等在隧道尽头💡
.
记得我女儿三岁时有次打翻牛奶,我下意识说"没关系",她却哭得更凶。直到我蹲下看着她的眼睛:"你本来想自己倒牛奶对吗?现在洒了是不是特别沮丧?"她挂着泪珠点头,自己跑去拿抹布时,我才惊觉:
·
孩子不需要我们解决难题,只需要被看见的瞬间。
[红色心形R]真正的共情不是讨好纵容,而是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而共情的魔法,就藏在那些"我懂你"的缝隙里✨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