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一位北京扫地老妇向政府捐款24亿,这件事惊动了中央,但这位老妇一直卑微地说:“我是替丈夫赎罪的。”她的身份也因此曝光。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4年的北京,一位85岁的老妇人步履蹒跚地走进政府办公大楼,她穿着朴素的蓝色工作服,手里还握着一把用旧的扫帚。 这位清洁工老人的到来,让接待室里的工作人员震惊不已——她要向国家捐献二十四亿元,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普通工人的月工资还不足百元。 这笔惊人的金额足以让任何人瞠目结舌,然而这位老人却神色平静,只是轻声说道:"这不是捐款,是替罪人赎罪。" 这位老人名叫赵碧琰,在北京城里,邻居们只知道她是一位普通的清洁工,每天天不亮就出门扫街,傍晚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 十几年如一日的平凡生活,让谁也想不到她会与这笔巨额财富有关,然而在这位老人的身后,还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耿维馥。 那是她年轻时的本名,也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的见证。 1921年,为了嫁给心仪的赵欣伯,年仅二十出头的耿维馥答应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要求:改名为"赵碧琰",这是赵欣伯已故前妻的名字。 在那个年代,赵欣伯是位才华横溢的高材生,刚从日本获得博士学位归来,耿维馥是赵欣伯妹妹的同学,早已对这位参与过辛亥革命的知识分子倾心。 为了这份执着的爱情,她放弃了自己的名字,甘愿成为另一个"赵碧琰"。 然而命运弄人,这段婚姻最终却与国家的苦难紧紧相连,赵欣伯从一个满怀爱国热情的革命青年,逐渐变成了令国人痛恨的大汉奸。 在日本留学期间,他被军国主义思想侵蚀,回国后便投靠了日本侵略者,九一八事变前,他向日军泄露中国军队情报。 其后更是参与创建了伪满洲国,被称为"满洲国的产婆",在担任伪满洲国立法院院长期间,赵欣伯大肆敛财,累积了巨额财富。 赵欣伯极其精明,早在掌权期间就开始将财产转移到日本,并全部登记在妻子赵碧琰的名下,他在东京购置了大量房产和土地。 为日后可能的失势做了准备,1945年日本投降后,赵欣伯被捕入狱,并于1951年在狱中去世,从此,赵碧琰和儿子赵宗阳背负上了"汉奸家属"的沉重包袱。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赵碧琰过着最普通的生活,她在北京找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每天起早贪黑地劳作。 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直到1973年,命运再次给她带来转折,中日友好协会的工作人员找到了她,告知她丈夫在日本留下的巨额财产情况。 原来当年受托保管财产的日本友人企图侵占这笔财富,还伪造了赵碧琰已经去世的消息。 在国家的帮助下,赵碧琰历经艰辛,终于打赢了这场跨国官司,这笔在八十年代已经升值到三十亿元人民币的遗产,最终回到了她的手中。 面对这笔巨款,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做出了令所有人意外的决定:将其中的百分之八十捐献给国家。 1984年签署的《关于处置财产文书》,正式确认了这笔二十四亿元的捐款,剩余的财产除了支付必要的医药费外,其余分给了家人。 但在赵碧琰的影响下,她的子女们并没有因此改变生活方式,而是继续过着勤俭的生活,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 这位曾经为爱情改名的年轻女子,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最终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化解了历史的愧疚。 她始终保持着朴素低调的本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赎罪,这笔巨额捐款背后,不仅是一位老人的良知,更是一个特殊年代的历史见证。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东京悬产——最大跨国财产纠纷案始末》
1984年,一位北京扫地老妇向政府捐款24亿,这件事惊动了中央,但这位老妇一直卑
如梦菲记
2025-03-10 10:28: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