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他瞒着妻子,偷偷把一管不明液体,灌进不满一岁的儿子嘴里,看着儿子对他笑。他却流着泪抱着儿子,心里默默的想,为了亿万婴儿的生命,爸只好对不起你了! 20世纪50年代,小儿麻痹症在中国大面积流行,这场疫情让无数儿童失去了童年,很多孩子甚至再也没能长大成人。一旦染上这种病,身体就会慢慢僵硬变形,四肢逐渐萎缩,最后只能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很多孩子就这样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小儿麻痹症来势汹汹,防不胜防,谁也不知道它会在何时何地出现。它就像一个随时会来敲门的"不速之客",可一旦来了,就再也请不走了。每当看到小儿麻痹症在身边肆虐,很多父母都会提心吊胆,唯恐自己的孩子也不幸中招。 那时候,已经有一些西方国家研究出了小儿麻痹症疫苗,可以预防这种病。但是,他们生怕自己的疫苗配方被别人偷走,竟然死死守住不愿意分享。就这样,中国的孩子们只能在疾病的阴影下继续受苦,他们渴望有一天也能有疫苗来保护自己,过上快乐健康的童年。 就在小儿麻痹症肆虐的那些年,从苏联留学回国的医学博士顾方舟看到了这一幕,他的内心备受煎熬。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研究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小儿麻痹症疫苗,哪怕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代价。 从那时起,顾方舟就带领自己的团队闭关在实验室里,一头扎进了疫苗的研究中。那时的科研条件十分简陋,顾方舟常常要亲自动手组装仪器,自己配药做实验。天不亮他就来到实验室,等他回家的时候,月亮都已经爬上了天空。 就在这简陋的条件下,顾方舟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谁也没喊一声苦一声累。大家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尽早研制出疫苗,让中国的孩子们也能获得健康,不再受小儿麻痹症的折磨。 顾方舟和他的团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他们终于成功研制出了小儿麻痹症疫苗。当拿到疫苗样品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多年的心血终于有了结果。 然而,疫苗的研制成功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才能真正用于病人。当时的人体试验条件十分有限,没有志愿者愿意冒险尝试。而小儿麻痹症又主要发生在儿童身上,成年人很难验证疫苗对儿童的效果。 面对这一困境,顾方舟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决定亲自做第一个疫苗试验者。他卷起袖子,毅然将疫苗注射进自己的身体。整整半个月,他都在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详细记录下每一个细节。 令人欣慰的是,顾方舟并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这表明疫苗对成年人是安全的。但小儿麻痹症的高发人群毕竟是儿童,成人试验并不能完全证明疫苗对儿童也是有效且无害的。 接下来,疫苗还需要在儿童中进行临床试验。可是,没有哪个父母愿意拿自己的孩子冒这个险。大家都知道,一旦试验出了差错,孩子将会面临生命危险,谁也不愿意做这个"替罪羊"。 顾方舟再次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他深知,不经过儿童试验,疫苗就永远无法真正投入使用。可是,他也不忍心让别人的孩子来承担风险。思前想后,顾方舟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亲生儿子做疫苗试验。 这个决定无疑是极其艰难的。作为父亲,他怎么舍得让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去冒这个生命危险?万一试验失败,他将永远失去这个心爱的孩子。但作为一名科学家,他深知唯有通过儿童试验,才能让疫苗早日造福千家万户。 在儿子和亿万儿童之间,顾方舟做出了选择。他心意已决,但又不忍心让妻子承受这个打击。于是,他瞒着妻子,趁她不在家的时候,悄悄将疫苗喂给了儿子。 看着儿子天真无邪的笑脸,顾方舟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他紧紧抱着孩子,在心里一遍遍地说:"孩子,对不起!爸爸不是不爱你,但为了千千万万的婴儿,爸爸只能这样做。"此刻,他内心的煎熬和纠结,恐怕只有天知地知。 顾方舟给儿子喂下疫苗后,每时每刻都在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他细心地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生怕错过任何异常的细节。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顾方舟几乎寸步不离儿子左右,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这个小小的婴儿身上。 令人欣慰的是,一个月过去了,他的儿子依然健康活泼,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这说明疫苗对儿童也是安全有效的!顾方舟长舒一口气,他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这枚"定海神针"的出现,预示着小儿麻痹症终将被彻底战胜。
1959年,他瞒着妻子,偷偷把一管不明液体,灌进不满一岁的儿子嘴里,看着儿子对他
历史瞭望之眼
2025-03-10 19:05: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