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岭南##花地有声# 【对话陈平原:AI时代,人文学科到底有没有用?】本期节目邀请到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跟大家聊聊AI时代人文科学的价值与意义。不久前,复旦大学将调整文科招生比例的消息传出,“文科到底有没有用”再次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
在人文教育领域深耕几十年的著名学者陈平原认为,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发展新工科是势所必然,但绝不能忽略人文学科“虚名”背后所承载的大学精神,“某种意义上说,复旦的文科代表或决定复旦的声誉。”
如何以文学教育为整个中国社会重建一种更为合理、得体、通达与优雅的“知识视野”与“价值尺度”,是陈平原念兹在兹的志业,也是他在公开发言时的一大主轴。他始终坚信人文学科是"无用之大用"。技术时代,我们要反省当下中国以积累知识为主轴的文学教育,但更要理直气壮地宣扬人文学的好处。
陈平原从不掩饰他对文史哲、数理化等所谓“长线专业”的偏好。在他看来,今人喜欢说“专业对口”,往往误将“上大学”理解为“找职业”;很多中国大学也就顺水推舟,将自己降低为“职业培训学校”。当下中国,不少热门院系的课程设计过于实用化;很多技术活儿,上岗前培训三个月足矣,不值得为其耗费四年时光。相反,像中文系的学生,研习语言、文学、古文献,对学生的智商、情感及想象力大有裨益。走出校门,不一定马上派上用场,但学了不会白学,终归会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