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冬天,地点是湖北省徐家河村的一户破败的小院子门外,此时有穿着军装的人在敲门。对于军人,当时老百姓是十分敬佩、向往的,因此倒也没什么位置。
很快,这家主人打开家门,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人开口询问找谁,一旁的军人核对了老人身份后,问道:您的儿子叫徐深吉吗?老人一听当场就激动了,没想到对方后续更加语出惊人:大娘,徐司令派我们来接您进京享福。
这下可把老人吓坏了,因为她清楚地记得儿子在17年就已经牺牲,怎么可能还能接她去北京?而且,军人口中的徐司令明显是大官,对方不是搞错,就是在骗人。眼见对方不相信,两个军人就拿出了一封信递给老人,老人一看才明白,原来自己的儿子还真的活着。
将时间拨回到1926年,当时国民革命军挺进湖北,各地的农民运动此起彼伏,农会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930年8月,徐深吉联络本村的8个年轻人,告别家乡,去投鄂豫皖边区红军。
一开始,徐深吉只不过是红一军警卫营交通队的传令兵,啥都不会,只有一腔热血。但不得不说,有人天生就是当兵的料。徐深吉一上战场就表现的非常亮眼,在枪林弹雨中总能顺利完成任务,因此很快被提拔为班长。
随后红1军和红15军会师,合编为红4军,徐深吉因功被提拔为交通队排长,并参与攻打新集的战斗,带着20名亲自挑选的奋勇队成员,一马当先杀入敌阵,成功压制住敌人火力,实现战斗的胜利。
到1931年时,他开始接受干部学校培训,并因为优秀表现被提拔为连长,此后又升为营长。到营长这个级别时,打仗已经不能只靠简单的横冲直撞了,需要指挥才能。毫无疑问,徐深吉完成这一身份的转化。
在著名的苏家埠战役中,他不单带着队友深入敌纵深打开一个缺口,而且还灵活判断战场的形势,敢于料定对方是准备逃跑,向大批敌军进攻,居然成功击伤、俘虏敌军500人。正如党史记载,苏家埠战役是红四方面军建军以来的最大一次胜利,在这场战役中,营长徐深吉有着不俗的表现。
因为战功,徐深吉被提拔为红二十五军第73师第217团副团长。不过,还来不及感受升职的喜悦,很快他们要面对蒋介石的第四次围剿。在此次作战中,徐深吉负责指挥一个营在七里坪组织防御。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血战爆发前,徐深吉被上级批准半天假回家看父母。其实这一点可以理解,因为这场大战谁也不能确保能活下来,徐深吉当年离别家乡,已经多年未回家了,总有回家看看。
怀揣复杂的心情,徐深吉来到战场附近的家乡,只见曾经熟悉的环境早已变得陌生,一切都显得很破败。当时母亲用一只青花碗装着鸡蛋饭给他吃,徐深吉看到很难过,只能对母亲说:“这里要打仗了,你老人家去山里避避吧。”
中午吃完饭后,徐深吉归队,没有想到这一别就永远没有见到其他亲人了,因为父亲和弟弟后来全都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随后就是惨烈的七里坪防御战——这场大战敌人凶猛异常,他曾数次与敌军进行白刃格斗战,双方付出惨重伤亡。
危急时刻,徐深吉被敌人多发子弹打中,当场昏迷。当时徐深吉伤的很重,大家一度以为他没救,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老人家误以为儿子牺牲在那场战斗中,谁都没有想到,徐深吉能硬生生挺过来。
不过由于当时的战斗情况十分紧急,所以他也没回家通知母亲。等到伤好以后,徐深吉调任218团副团长,随后就赶上长征,从那以后再也无法与母亲见面。
在长征的路上,徐深吉依旧猛不可挡,他所在的团每次都是担任开路先锋,他本人更是亲自率一个营永远冲在最前面。虽然多次遇险,但总是能杀出重围,保护后方部队。因为战斗有功,因此他被授予218团团长职务。
在九死一生后,徐深吉后来表现越来越出色,逐步从一名作战精英成长为优秀的指战员。长征期间,他曾亲自绘制高精度军用地图,被红四方面军用来六路反围攻。1936年他担任第31军91师师长,率领部队阻击后方敌军,确保红军主力顺利北上。
后来国共合作,徐深吉的敌人从国民党变成日寇。徐深吉被任命为129师386旅771团团长。在386旅对沿正太铁路西犯的日军实行作战时,他所率领的部队配合众人歼灭日军300余人,打了一场漂亮的战斗。
之后他在范村通过麻雀战伏击日军,创造自身无一人伤亡,击毙击伤日军100余人的战绩。显然在整个抗战期间,徐深吉越打越得心应手,俨然已经成为一代名将。
1943年,他被师政治委员邓小平的亲自点将,担任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分校校长,由军改教取得不错的成绩。解放战争时期,徐深吉已经培养数千名军政素质过硬的骨干人员,并且于1947年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临危受命,担任冀南军区司令员的职务。
建国后,徐深吉被授予开国中将荣誉,并且成为空军副司令。正是因为战争结束,所以才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徐司令“死而复生”,派人接自己的母亲来北京颐养天年,而当时他的母亲一人带着破碗在乡间已经讨饭大约十七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