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海峡或迎来大变局:处于风暴眼的新加坡,对“惊涛骇浪”是最警觉的!【上】 当

物流启示通 2025-04-01 16:09:24

马六甲海峡或迎来大变局:处于风暴眼的新加坡,对“惊涛骇浪”是最警觉的!【上】 当华盛顿在2023年通过《远洋供应链安全法案》时,新加坡港务集团连夜召开战略委员会会议。 当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宣布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举行最后一场公开听证会时,新加坡前总理、现任资政李显龙随即提前调整了他在“新加坡海事周”的演讲主题,谈论中美关系下的“惊涛骇浪”。 ——这不是新加坡对某些商务和技术条款的贸易焦虑,而是对全球地缘经济和治理体系剧烈震荡的本能警觉。 近日,李显龙在新加坡海事周进行主题演讲,演讲后与陈庆珠教授进行了一场“炉边对话”,演讲和对话的核心内容,皆事关中美关系和全球地缘变局。 李显龙是李光耀的长子,2004-2024年担任新加坡总理,现任新加坡国务资政,是一位久经全球阅历的资深政治家。 李显龙这次演讲和对话的背景,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最后一场听证会前夕,这场听证会基本锁定了接下来特朗普政府的“总统令”。 根据301调查报告,美国拟采取的措施是: 1.对中国海运运营商收费 无论中国海运运营商拥有的船舶是否由中国船厂制造,只要是中国籍船舶,每次进入美国港口时,征收最高100万美元的单次港口准入费。 2.对拥有中国船厂制造船舶的非中国海运运营商收费 只要非中国海运运营商的船队中有中国船厂制造的船舶,每次进入美国港口时,征收50-150万美元不等的单次港口准入费。 【更多措施详见笔者之前的文章:美国正试图在海权时代“去中国化”】 在主题演讲中,李显龙表示: -世界正进入一个动荡期。 -国际贸易格局正在因为各国日益强调国家安全与自主能力而发生剧烈变化。 -这不只是经济上的挑战,更可能引发广泛的社会与政治动荡,世界或将进入自二战以来从未经历过的新局面。 在炉边对话中,主持人陈庆珠提出了一个问题: -特朗普不是好战之人,会寻求与人达成协议。例如,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很快就为莫斯科提出了一项“大交易”(grand bargain)。那么,请问资政阁下,中美能否达成类似的安排? 李显龙坦言: -我认为难度相当大,因为中美之间的问题是非常深层次的战略分歧。 -美国已经不再把中国单纯当作合作伙伴,而是一个必须防范的战略挑战者,甚至是“假想敌”。美国认为,其与中国在意识形态、全球影响力以及国际地位等方面都有根本的不同,无法接受被中国超越,所以下定决心,想尽办法对中国进行打压,不管怎么样都要保持美国领先。 -而中国方面则希望与世界做生意,认为美国在刻意阻挡他们发展。中国认为有权发展经济、有权使用先进科技、有权追求跟发达国家一样的生活水平,也有权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美国凭什么限制我? -中美之间的问题已经超越具体事务,演变为深层次的战略竞争,两国在牵涉主权、安全、贸易和科技等一连串难以妥协的问题,无法简单打包解决,因此难以达成“大交易”。【终极和解】 李显龙的表达简言之:中美矛盾的根源在于对“发展权”和“国际秩序”的根本性分歧,美国是“霸权焦虑”,中国是“发展诉求”。 李显龙进一步指出: -当前最具决定性的国际双边关系,莫过于中美关系,将对区域乃至全球秩序带来重大影响。 -除非中美能达成某种共存的工作安排,否则不仅两国本身会陷入麻烦,整个世界都会遭殃。 对此,李显龙以1930年代的大萧条作为警示: -美国目前发动的贸易战和关税战,实际上和上世纪30年代有类似之处,当时美国陷入经济萧条之中,对外征收高关税,引发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你可能会,也可能不会真的“走到路的尽头”,但愿在到达那个“节点”之前能够找到一个“出口”,一个让大家都能“下车”的机会,避免对彼此造成最大伤害。但这需要时间,也需要改变思维模式。在那之前,我们只能“系好安全带”。 【这个“节点”意味着什么,大家都知道。】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吃的是“全球饭”,以贸易、航运和港口立国的新加坡无疑是最敏感的。 备注:本号文章发布功能被禁,只能发微头条,何时解禁,暂不知晓。

0 阅读:0
物流启示通

物流启示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