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早的法典《乌尔纳姆法典》

狼眸世界史 2025-04-01 23:17:30

世界最早的成文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112—前2004年)国王乌尔纳姆颁布的《乌尔纳姆法典》。这部法典诞生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鼎盛时期,比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早约300年,其残片现存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用楔形文字刻写在泥板上,展现了早期人类对法律制度的开创性探索。 乌尔纳姆是乌尔第三王朝的建立者,他通过统一苏美尔城邦实现了两河流域南部的政治复兴。为巩固统治、规范社会秩序,《乌尔纳姆法典》应运而生。现存残片包含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序言宣称法典源自“神授王权”,结语则强调遵守法典者将受神明庇佑,违者遭神惩罚。正文共约30条,涉及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商业交易、刑事犯罪等领域,但因泥板残缺,实际条款可能超过50条。  《乌尔纳姆法典》的核心内容与社会功能: 1. 婚姻家庭法:     法典明确规定了婚姻契约的合法性,丈夫需向妻子支付聘礼(称为“穆什图”)。若妻子通奸,丈夫有权将其处死;但若丈夫出轨,则仅需向妻子赔偿财物。这反映了当时男权社会下性别权利的不平等。 2. 财产与商业规范:     针对土地、牲畜和奴隶的所有权,法典制定了详细规则。例如,盗窃他人田地者需五倍赔偿,商人若在交易中使用伪秤则断手惩罚。这些条款保护了私有财产,促进了商业发展。 3. 刑事与民事责任:     首次提出“同态复仇”原则,如“挖眼者以眼还眼”,但同时也引入罚金制度。对伤害罪实行阶梯式量刑,如打掉他人牙齿需赔偿10舍客勒白银,体现了早期法律的理性化倾向。 《乌尔纳姆法典》的诞生标志着人类从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跨越。它打破了苏美尔城邦分散的法律传统,通过统一文本强化中央集权,成为后世巴比伦、亚述法典的蓝本。尽管其条文简略且带有严酷性(如对奴隶的物化处理),但首次将法律与宗教权威结合,奠定了法治文明的基础。20世纪中期,考古学家在尼普尔遗址发现的楔形文字泥板证实,该法典不仅适用于乌尔地区,还影响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的法律体系,堪称古代司法文明的里程碑。

0 阅读:4
狼眸世界史

狼眸世界史

以狼之眸洞察历史的幽微,探寻岁月尘封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