萆薢(bì xiè),中药名。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和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其苦,性平。归肾、胃经。有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的功效。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等。
先转录《北方医话》上一篇《川萆薢治疗湿热遗尿——侯士林》的医话:
“遗尿一症, 多属中气不足,下元不固。然湿热下注亦多见不鲜。1958 年吾师授方:川萆薢50g (小儿酌减)水煎,夜卧时顿服,治湿热下注遗尿痼疾。笔者近20年用本法治疗有录者42例(成人18~21岁者4例)。只要掌握辨证要点遗尿腥臊恶臭,无有不爽的。
余治一患者黄某, 男,14岁,遗尿10余年,每夜尿炕,尿腥臊恶臭。同屋人无法忍受,令其在外屋地铺而睡,病情渐加重。家长代诉: 患者曾经大量服桑螵蛸、菟丝子、覆盆子之属,及八味丸,补中益气丸、尿崩灵等,全然无效。1980 年4月改用川萆薢30g水煎,夜卧时顿服第一煎, 次日晨服第二煎。患者连服3日,尿腥臊味大减。又连服3日病告痊愈。随访至今未犯。
萆薢治遗尿,医籍刊载颇多。
《本草纲目》记萆薢‘气味苦平,无毒’,入肝、肾、胃,治“白浊、茎中痛”“遗浊”。
《本草备要》记萆薢“……固下焦……治膀胱宿水,阴痿失溺,茎痛遗浊……”
《名医别录》有治“失溺"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