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18日,斯大林给毛主席发电报:如果红军敢渡过长江,将面临美国的打击。而苏联将不会插手。一时间,作战指挥部炸了锅。美国可有原子弹,我们该不该渡江成了一个悬疑。
1949年初,中国的解放战争已经打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把国民党主力打得七零八落,蒋介石的部队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解放军势如破竹,占领了大半个北方,眼看着就要直捣黄龙,把革命的红旗插遍全国。可国民党还不死心,退守长江以南,想靠着这条天险跟中共硬扛到底。他们一边摆出“和谈”的姿态,一边暗地里调兵遣将,妄图喘口气再反扑。
这时候,中共面临一个大抉择:是停下来谈一谈,还是直接渡江,把国民党彻底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渡江意味着彻底胜利,但也可能是冒险一搏。就在这节骨眼上,斯大林的电报来了,彻底把局势搅得更复杂。
1949年4月18日,斯大林给毛泽东发来一封电报,语气冷冰冰,意思却很明确:如果解放军敢过长江,美国不会坐视不管,可能会直接下场,甚至动用原子弹,而苏联绝不会掺和。这话一出,等于给中共泼了盆冷水。
斯大林为啥这么说?他有自己的小算盘。苏联当时跟美国冷战正酣,不想在远东跟美国直接杠上。如果中国分成南北两块,北方亲苏,南方亲美,对苏联来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他还觉得,解放军在南方没啥根基,地形又复杂,渡江风险太大,搞不好会翻车。所以,他希望中共见好就收,接受“划江而治”,别把事情闹得太大。
可对中共来说,这建议听着就不是滋味。停下来,等于给国民党续命,革命成果也得打个折扣。更别说,美国的威胁也不是头一回听到了,但这次多了原子弹这张牌,确实让人心里有点发毛。
电报一到,中共作战指挥部里气氛紧张得像拉满了弦。有人担心,美国真要是扔原子弹,解放军再牛也扛不住啊。苏联又明摆着袖手旁观,这仗要是打砸了,后果不堪设想。毕竟,1945年广岛那两颗原子弹的威力,全世界都还记忆犹新。
但毛泽东不这么看。他心里清楚,斯大林这是为苏联打算,不是真替中国着想。如果听他的,中国就得南北分裂,革命半途而废,人民还得继续受苦。国民党那边呢,“和谈”就是个幌子,拖时间罢了,真停下来,他们缓过劲儿来肯定还得打。毛泽东掂量再三,觉得这时候退缩不行,革命得一鼓作气干到底。
经过一番激烈争论,中共高层统一了思想:渡江,必须干!这不是逞强,而是形势逼着你往前走。毛泽东下了决心,解放军上下也憋着一股劲儿,要让全世界看看,中国人民不怕威胁。
渡江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准备工作得扎扎实实。中共先在宣传上下功夫,电台、报纸铺天盖地发声,告诉国统区老百姓和国民党士兵,解放军是为人民打仗来的,别听蒋介石瞎忽悠。这招挺管用,不少敌军斗志涣散,有的甚至直接投诚。
同时,中共动员了上百万民工和船工,造船、修路、运粮食,忙得热火朝天。长江水急浪大,没船可不行,这些基层群众硬是靠双手撑起了渡江的后勤。军事上,解放军也做足了功课,选定了从江阴到湖口的千里江段,多点开花,分头突破,把国民党防线搅得稀巴烂。
1949年4月20日晚上,渡江战役正式开打。解放军百万大军分成三路,像潮水一样涌过长江。国民党在江边修了碉堡,布了重兵,可哪扛得住这股势头?没几天,解放军就突破了防线,直扑南京。4月23日,南京解放,蒋介石的总统府插上了红旗,国民党22年的统治算是彻底玩完。
这场仗打了42天,解放军拿下了南京、上海、杭州、武汉一大堆城市,国民党想靠长江挡住解放军的美梦彻底破灭。渡江战役不光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政治上的翻身仗,证明了中共有能力把革命进行到底。
渡江战役的意义,怎么说都不夸张。首先,它直接把国民党的“划江而治”计划砸了个粉碎,蒋介石想喘口气重整旗鼓的机会都没了。其次,这场胜利让新中国有了站起来的底气,没了南北分裂的隐患,国家才能真正统一。再者,它还给全世界看了个明白:中国老百姓不怕强权,美国的原子弹吓不住人,苏联不帮忙也没啥大不了。
如果当时中共听了斯大林的话,没渡江,接受“划江而治”,会是个啥光景?大概率是南北分裂,北方归中共,南方还是国民党当家。国家一分为二,经济没法发展,老百姓还得受苦。更麻烦的是,美国和苏联肯定趁机插手,中国就成两个大国的角力场,战乱没完没了。
国民党那边呢,蒋介石缓过气来,少不了再挑事儿,革命成果也保不住。长此以往,中国可能就跟朝鲜半岛似的,南北对峙几十年,人民苦不堪言。幸好毛泽东没退这一步,不然今天的局面还真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