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我国一名志愿军战士,为娶一位朝鲜姑娘,选择留在朝鲜,放弃我国国籍。然

蜀山史道 2025-04-02 12:29:28

1958年,我国一名志愿军战士,为娶一位朝鲜姑娘,选择留在朝鲜,放弃我国国籍。然而晚年时,他却数次申请,想恢复国籍。

王兴复是20世纪30年代生人,出身中国农村。家里穷,靠种地过活,他从小就下田干活,扛得住苦。1950年朝鲜战争打响,国家号召保家卫国,他才二十出头,没啥犹豫就报名参军了。那时候参军不光是任务,也是很多年轻人想改变命运的机会。他收拾了几件破衣裳,带上家里仅有的粗布毛巾,上了北去的火车。

到了朝鲜,他被分到后勤部队,干的是运物资的活儿。战场条件恶劣,路不好走,敌机还时不时轰炸,但他从没掉过链子。三年下来,他手上全是茧子,衣服也磨得不成样。1953年停战后,大部分战友准备回国,他却被留下帮忙重建朝鲜。那会儿朝鲜不少地方都成废墟了,他被派到一个偏僻小村,任务是帮村民搭房子、修基础设施。

爱情的种子在这儿埋下

重建工作苦,但王兴复不怕累。他每天扛着木头、石块,和村民一起干活。那村子里,他认识了吴玉实。她家房子被炸毁了,日子过得艰难。王兴复被安排去帮她修房子,俩人就这么有了接触。一来二去,他常在她家附近干活,她偶尔递工具、送点吃的,关系慢慢近了。

时间长了,俩人处出了感情。那年代语言不通是真麻烦,他不会韩语,她不懂中文,但靠比划、手势也能交流点啥。1958年,志愿军要全部撤回中国了,他面临抉择。回国是大部分人的选择,可他舍不得吴玉实。那时候朝鲜农村生活苦,他留下来就意味着得放弃中国国籍,彻底扎根那儿。这决定不简单,爱情是一方面,国家身份又是另一方面,他得掂量清楚。

最终,他选了留下。那年头跨国婚姻没现在这么常见,更别提还得放弃国籍。他去找连队领导提了请求,又跑了好几趟当地政府,填表、签字,手续折腾了好一阵。放弃国籍后,他正式留在朝鲜,和吴玉实结了婚。婚后他们在村里安了家,他干过不少活儿,后来还在当地学校教书。俩人有了孩子,日子过得紧巴但也踏实。

为啥选爱情?可能那时候他年轻,觉得爱情比啥都重要。战场上活下来的人,对感情看得重也正常。加上他在朝鲜待了好几年,对那儿有了感情,吴玉实又是个实诚人,他可能觉得这辈子就该这么过。放弃国籍这步棋,他走得果断,可心里是不是真没一点纠结,谁也不知道。

人老了想法就变了。从20世纪70年代起,王兴复开始琢磨恢复中国国籍。那会儿他头发白了,背也驼了,儿女都大了。他开始常往南方看,可能是想家了。朝鲜生活几十年,他没忘自己是中国人,根还在老家那片土地上。申请恢复国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他一趟趟跑邮局,填表、寄信,反复被拒也没放弃。

1981年,申请终于过了。他带着吴玉实和孩子回了中国,当地政府给安排了房子。他回国后继续教书,吴玉实在社区帮点忙。晚年他常坐家门口,看田野发呆。乡亲们知道他的事儿,提着东西来看他,他招呼着,挺满足。他这辈子兜了个大圈,最后还是落叶归根。

王兴复这故事听着挺传奇,但细想全是纠结。1958年选爱情,放弃国籍,是冲动还是深思熟虑?晚年想回来,是后悔还是乡愁?爱情和国籍这俩东西,搁谁身上都不好选。他年轻时可能觉得爱情能撑一辈子,可老了才发现,国家这身份不是说扔就扔得下的。

那年代背景也得说说。朝鲜战争刚停,志愿军留下帮忙重建是常事儿,跨国婚姻也有先例。但放弃国籍这步,太少见了。他可能是真觉得朝鲜能过一辈子,可几十年过去,身份认同这问题又冒出来了。他回国不是嫌朝鲜不好,而是想找回自己那份根。

0 阅读:8
蜀山史道

蜀山史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