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江西一位农民去世后,他的儿子将遗体放入一口大缸中。村民们纷纷指责他不孝,然而三年后,当大缸被打开时,所有人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林观荣生于灵山脚下的佛教村落,从小就在佛教文化的熏陶中长大,虽然家境贫寒未能圆梦出家,但他始终以一颗虔诚的心追随佛法,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处处体现着佛教的精神,每当闲暇时光,他都会到山上的古寺帮忙打扫,与僧人一起诵经,仿佛寺院的一份子。 最令村民称道的是他修建石阶路的义举,看到村民和香客上山朝拜困难,他独自承担起了这项浩大工程,他日复一日地开凿花岗岩,将其打磨成石块,再一块块背上山去铺设,这条长达两千多级的石阶路,凝聚着他对佛法的虔诚与对乡邻的大爱,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大善人”,这个称号背后,是他数年如一日的坚持与付出。 随着年龄增长,林观荣的生活发生了一个奇特的变化,他开始对肉食产生强烈的排斥,甚至闻到荤腥味就会不适,这种改变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有人认为这是佛法的感召,也有人将其视为修行的征兆,而林观荣本人却从未因此沾沾自喜,依然保持着谦逊的本色。 在寺院住持的开示下,林观荣了解到了佛教中关于舍利的说法,这让他萌生了一个特别的念头:希望通过缸葬的方式,让自己的遗体得以保存,进而修成舍利,这个想法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显得极为特别,甚至可以说是惊世骇俗,但对林观荣来说,这是他毕生信仰的终极追求。 2000年,身患重病的林观荣将这个心愿托付给儿子林上水,尽管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道德质疑,林上水还是选择了尊重父亲的遗愿,他四处奔波寻找合适的大缸,准备防腐所需的木炭和石灰,力求完美地完成这项特殊的托付。 整个缸葬过程可谓是匠心独运,先在缸底放置木凳,再将林观荣的遗体安放其上,周围填充木炭和石灰进行防腐处理,最后用小缸封口,以桐油密封,这种独特的方式,既是对传统丧葬习俗的突破,也是对佛教文化的另类传承。 这种非传统的选择不可避免地引发了村民们的争议,有人认为这有违传统,不够庄重;也有人担心这会影响村子的风水,林上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他始终坚守着对父亲的承诺,三年来,他细心照料着那口大缸,期待着奇迹的出现。 当开缸仪式完成后,这个不可思议的结果令质疑者哑口无言,林上水随后请匠人用石膏为父亲塑身,制成金身供奉,虽然这让他的家成为了村里的“禁地”,但他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在他看来,完成父亲的心愿远比世俗的眼光重要得多。 信息来源:江南都市报2007-12-10《江西一孝子遵遗愿把父亲制成“木乃伊”》
2000年,江西一位农民去世后,他的儿子将遗体放入一口大缸中。村民们纷纷指责他不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4-02 21:33:0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