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死刑!”一位71岁的奶奶在法院外嘶喊。19年前,四名暴徒深夜闯入山东姜家,踩爆爷爷眼球、威胁奶奶,抢走8个月大的孙子姜甲儒。 2006年寒冬深夜,山东肥城后于村的姜家突然断电。三名蒙面歹徒翻墙闯入,钢管抵喉、踩脸威胁,8个月大的姜甲儒被暴力掳走。老人以为遇劫财,却不知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猎婴行动”。 18年后,当四名嫌疑人站上法庭,抖腿瞪眼、矢口翻供的荒诞一幕,撕开了这场悲剧最痛的伤疤。 从入室抢婴到法庭翻供:一场跨越两代人的罪恶追索。 2006年:邻居袁某某将姜家“二胎男婴、老人独居”的信息卖给同伙,三人深夜切断全村电源、暴力入室抢婴,以28600元将孩子卖给无子家庭。 2024年:DNA比对让姜甲儒与家人相认,四名嫌疑人落网,但主犯曾某某竟有23年犯罪前科,袁某某曾因非法拘禁被判刑。 2025年4月2日庭审:被告集体翻供——曾某称“只卖孩子没抢”,袁某辩“闲聊无心”,王某推脱“喝醉不知情”,唯有吕某认罪却淡化暴力细节。 罪恶何以嚣张? 熟人信任崩塌:袁某某与姜家仅隔数百米,平日以“叔侄”相称,却为千元酬劳出卖邻居,暴露农村熟人社会的脆弱防线。 犯罪链条产业化:从踩点、断电、抢婴到伪造收养证明,分工堪比“流水线”;28600元赃款按“信息费”“行动费”精准分赃,折射拐卖黑产的专业化升级。 司法震慑疲软:累犯前科叠加证据缺失(当年无监控、物证稀少),让人贩子赌命“零口供”,甚至嚣张抖腿挑衅家属。 破碎家庭的无声控诉: 姜爷爷因自责抽烟至肺癌离世,奶奶哭瞎双眼;母亲乔守芬18年寻子险坠悬崖,重逢时儿子已不会说家乡话。 而法庭上,四名被告的冷笑与推诿,让这场审判成为对法治与人性的双重拷问。 当翻供遇上铁证,谁来为被偷走的童年买单? 尽管人贩子咬定“年代久远、证据不足”,但警方挖出关键铁证:2006年的“收养协议”留有曾某签名,分赃记录与吕某供述吻合。 这场庭审不仅关乎一个家庭的救赎,更在叩问全社会:若宽容“买孩子是做好事”的陋念,如何斩断拐卖链条? 昨日庭审,这起骇人听闻的“入室抢婴案”四名被告人竟集体翻供,抖腿、瞪眼、推诿,将法庭变成“罪恶秀场”。 据公诉方披露,主犯曾某某一面否认抢婴,一面在28600元的“交易协议”上签字;同村邻居袁某某以“闲聊泄密”为由甩锅,却被同伙揭发分赃1.2万元; 更有被告人嚣张挑衅受害者家属,称“抱起孩子就走,没打人”。数据显示,此案折射出熟人作案占比超60%的残酷现实,所谓“邻居叔侄”,竟是犯罪链条的情报贩子。 更令人揪心的是,被拐少年姜甲儒当庭怒斥:“你没拿钱,为何签字?”面对人贩白眼,他选择瞪回去。 这场跨越19年的审判,暴露的不仅是人性的恶,更是司法追责的困境——物证缺失、惯犯钻空、买方惩处乏力。 当程序正义遇上滔天罪恶,我们能否用铁律斩断拐卖黑手? 熟人作案防不胜防,买卖同罪何时落地?司法如何堵住“翻供漏洞”? 山东4人入室抢婴贩卖案即将开庭 本文综合@钱江晚报、@极目新闻、@顶端新闻
“必须死刑!”一位71岁的奶奶在法院外嘶喊。19年前,四名暴徒深夜闯入山东姜家,
知史啊
2025-04-03 07:29:38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