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日韩自贸区推进的这二十多年里,我们其实可以得出一个清晰结论:强大自身才是国与国交往中的硬道理。 从表面上看,似乎在国际交往中大国情怀和以理服人应该是重要的原则。但在现实的国与国关系中,利益才是根本。就像中日韩自贸区从 2002 年概念提出,至今已过二十多年,这期间的种种经历让中国明白了几件事。 美国的盟友并不可靠。我们曾以为,尽管日韩是美国盟友,但在涉及自身利益时,应该能够与我们合作。可事实却是,他们更多是为美国服务,甚至不惜损害自身利益。这与我们当初的设想完全相悖。不过,也有人可能会觉得,也许是我们对他们的判断失误,或许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只是我们没有看到。但实际上,在诸多事件中,比如在一些国际决策上,他们明显偏向美国,罔顾自身与我们的合作利益。 再看,忍让并不能换来真心。为了减少合作阻力,我们曾经对钓鱼岛问题低调处理,对苏岩礁搁置争议。可结果呢?不仅没有得到日韩的理解支持,反而让两国与我们更加疏远。这似乎与我们通常认为的 “以和为贵”“退一步海阔天空” 的理念相矛盾。但事实证明,在国际关系中,过度的忍让不一定能换来积极的回应。据相关的外交观察和分析数据显示,在我们做出这些让步期间,日韩与我们的关系并没有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甚至在一些领域的合作出现倒退。 中国已经能够成功发展高端产业。起初,我们对中日韩自贸区热情极高,因为当时我们觉得发展高端产业困难重重,希望对接日韩高端产业,保住自身低端产业。二十年后,我们不仅发展起了高端产业,还与日韩从合作走向竞争,甚至有赶超之势。从行业数据对比来看,中国高端产业的市场增长率,较日韩同行业高出不少。这看似与我们最初对自身能力的判断不符,但却是我们通过自身努力实现的巨大转变。 如今,中国已经开始与美国掰手腕,日韩作为美国的小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牺牲品。中国不再一味忍让,开始巡航钓鱼岛,对苏岩礁也不再忽视。中国高端产业的壮大,抢占了日韩高端产业的大量市场,曾经我们觉得遥不可及的日韩,如今也变得平常。 有网友说,周边一些国家似乎 “畏威而不畏德”,从中国古代征远大将军名称中的 “招讨” 二字就能看出,招不来就讨。还有网友引用中国近代思想家的话:当中国强大时,日本就像乖巧小妾,当中国羸弱时,日本就是恶邻小偷。二十多年来,日韩与我们的谈判停停谈谈,就是因为我们不够强大,他们在观望。现在愿意坐下来谈,是因为选择不多了。这充分说明,强大自己才是真正的硬吸引力。 也有网友认为,美国对盟友的控制有效,我们应该学习。但国与国之间,完全照搬他国模式也不一定可行。我们要根据自身情况,以利益为导向,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毕竟,每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发展阶段都不同。 你对这二十多年来中日韩自贸区发展以及中国从中得到的经验,还有美国对盟友的控制模式等问题,有怎样的看法呢?
“中国拿什么挑战美国?中国的人均收入只相当于美国的8%!”这句话是中国政治经济学
【17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