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警察被称为“人民警察”,这一称谓体现了中国公安机关的根本宗旨和核心价值,具有深刻的政治、法律和历史文化背景。以下是主要原因: 1. 政治属性:体现党和政府的根本立场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警察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责是服务人民、保护人民利益,而非单纯的“暴力机关”。 区别于旧社会的“警察”。新中国成立前,警察常被视为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工具。而“人民警察”的称谓明确划清了新旧警察的本质区别,强调其属于人民、服务于人民。 2. 法律依据:宪法和法律的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安机关作为国家机关,其权力来源于人民,必须对人民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1995年颁布,2012年修订)明确规定:“人民警察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维护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 职能定位:服务与执法并重 中国警察的职责不仅限于维护治安、打击犯罪,还包括服务群众(如办理户籍、救助危难、调解纠纷等)。 “人民警察”的称谓强化了“公仆”意识,要求警察在执法中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非单纯强调权威。 4. 历史传统:革命时期的传承 -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如延安时期)就建立了“人民公安”系统,强调警察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新中国成立后,这一传统延续下来,“人民警察”成为正式称谓。 “人民”二字也源于革命年代的“人民军队”“人民政府”等称谓,体现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 5. 社会文化:强调警民关系 - 中国倡导“警民一家亲”,通过社区警务、便民服务等方式拉近警察与群众的距离。例如: “110”报警服务台的设计初衷是“有困难找警察”。 基层民警常参与扶贫、救灾、宣传等非执法工作。 “人民警察”的称呼有助于增强群众对警察的信任感,区别于西方“Police”可能隐含的“对抗性”色彩。 对比:与其他国家的区别 西方国家:警察通常称“Police”(源于拉丁语“Politia”,意为“公共秩序”),职能偏重执法,与民众的关系更强调“维护秩序”而非“服务”。 中国:“人民警察”的称谓更突出“政权的人民性”和“警察的群众性”,反映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理念。 综上所述,“人民警察”不仅是名称,更是一种政治宣言和职能定位,强调: 1. 权力来源:警察的权力由人民赋予,必须为人民服务。 2. 职责使命:既要执法,也要充当“人民公仆”。 3. 意识形态:体现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 这一称谓是中国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的独特产物,旨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确保公安机关的“人民性”不动摇。这才是真为人民 党和人民的利益 维护人民的 你认为呢?
香港警察和国内警察的大檐帽比起来,哪一个更好看?更符合国人的脸型?图片来自网络
【9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