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识】水陆法会 宋代大文豪苏轼与爱妻王氏同甘共苦十余载,恩爱情深。在苏轼不得志的岁月里,王氏不仅是他的生活伴侣,也是最理解他的人。王氏去世第十年,苏轼梦见亡妻,写下著名的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为超度亡妻,苏轼还举办了一场水陆法会,并专门撰写了《水陆法会象赞》,也被后人保存在其文集。 那么,什么是“水陆法会”?相比其他佛教法会,殊胜处又在哪里? 水陆法会全称“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又称“水陆道场”。据明代莲池大师《水陆仪轨》记载:“水陆”是指众生受报之处,水、陆、空三界,尤其水、陆二处众生的苦难更为深重,所以称为“水陆”。 水陆法会召请十方法界一切诸佛菩萨,以及六道轮回一切众生,前来道场接受供养与度化,通过食施、法施,救度蒙受苦厄的六道众生,超出三界轮回。宋代高僧宗赜在《水陆缘起》中说:“今之供一佛、斋一僧、施一贫、劝一善,尚有无量功德,何况普遍供养十方三宝、六道万灵,岂止自利一身,独超三界,亦乃恩沾九族。” 水陆法会参与僧众数量多、时间长、诵经多、法事繁复考究等,堪称汉传佛教经忏法事之“最”,规模盛大,难得一见。因此许多佛弟子以有因缘能参与水陆法会,而感到非常法喜殊胜,也很让人羡慕。 宋代僧人宗鉴《释门正统》记载:距今一千五百多年前,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夜梦神僧来访,请求梁武帝作水陆大斋,普度群灵。梁武帝便广阅群经,找寻缘由。他在读到“阿难遇面燃鬼王”的典故后,恍然大悟。随即与宝志禅师一起以《无量威德自在光明如来陀罗尼》施食法为核心,耗时近三年制成水陆仪文。 仪文制成后,梁武帝于梁天监四年(505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在今天的镇江金山寺,举行了佛教史上第一次水陆法会。 水陆法会在宋朝时才形成规模,并开始广泛传播,至元明达到鼎盛。因其对亡灵超荐的特殊作用,历史上不同阶段均受到权贵阶层与民众百姓的一致推崇,如今已经与我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 水陆法会上供十方诸佛圣贤,下济六道受苦众生,广设坛场,慈悲普度,冥阳两利:既可超荐亡人,令他们早日往生极乐;也可利益生者,让我们道业增长,业障消退。法会分为内坛和外坛。 内坛 内坛于第三日凌晨完成结界并起用,是与四圣六凡交流的枢纽,是整个水陆法会的核心。仪轨主要有洒净结界、发符悬幡、奉请上堂、奉供上堂、内坛告赦、上供上堂、奉请下堂、授幽冥戒、奉供下堂、上圆满供烧圆满香、送圣等。 外坛 外坛作用是接引众生,诵经加持,庄严内坛。分六大坛口。 大坛 称为梁皇大坛,专门礼拜《梁皇宝忏》,又称为施食坛,于夜间施放焰口。 华严坛 静阅《大方广佛华严经》,悟入佛之知见圆满普贤愿海,开启无尽宝藏。 法华坛 讽诵《妙法莲华经》,广宣成佛功德利益,普令法界有情,行大悲愿,得大加持。 净土坛 讽诵《佛说阿弥陀经》,称念阿弥陀佛圣号,令生者种菩提因,为亡者开涅槃路。 楞严坛 讽诵《楞严经》,消除无始时来所积业障,使所修圆满成就,速证菩提。 诸经坛 讽诵《佛说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金光明经》《金刚经》,阐扬各种解脱法门使受持者朗然通达,增长福慧。 总之,一场水陆法会通常有上百名僧人参加,举办七天,总共要诵完四百五十七部经,举办四场三大士焰口、一场五大士焰口、放生、斋天、普佛等诸多佛事,是名副其实的“佛教法会之最”。
【佛教常识】水陆法会 宋代大文豪苏轼与爱妻王氏同甘共苦十余载,恩爱情深。在苏轼
文化事昌秀说
2025-04-04 09:52:2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