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不是这次买新车,有关车的热点我也是不太参与的。
不参与不知道,一参与吓一跳。
有的人的驾驶思维,可以用惨不忍睹形容。
开车不需要一板一眼,但也不能如此心大吧?
居然把手脱方向盘,驾驶者分心干点其他事,当作理所当然?把喝酒后开车,当作理所当然?
在快速路上脱手化妆,是嘛行为?
有一种开车思维叫做防御性驾驶。
比如说路口或复杂路口提前减速;提前观察周围环境;提前观察注意路面标志;视线盲区路口转弯鸣个笛减速;刹停车不要开近了才知道刹车,可以提前轻点刹;与前车保持车距,其实也需要与后车保持车距;习惯性观察后视镜;习惯性提前打灯等等,提前预防性的去做。
一边开车一边做其他事,或者手脱方向盘,有的人会觉得停止做就行了,手放回方向盘就行了。
自己觉得改了就行了,那实际上这种开车方式是一种分心的思维,分散注意力,一心多用,就容易造成缺失提前防御、提前预判,从而提升事故风险。
没有智驾的时候,就有这种司机。
有了智驾以后呢,这些人会觉得交给智能辅助预判。
然而,目前的发展阶段,一些智能辅助驾驶的车,其实并不成熟,交给智能辅助预判,结果车没有提前预判,没有足够的减速,就会造成事故的发生。
智能驾驶成熟的领域在飞机或高铁。
成熟到飞机高铁那样,都需要司机人工的监督,更何况地上跑的并未成熟,法律也未完善的情况下。
说白了,做车的需要改进,实事求是的宣传。开车的人,也需要做到监督的职责。
开车的人,需要养成防御性驾驶的思维,才能监督智能辅助。
但目前来看,总有些人驾照拿的马虎,开车开的也马虎,智能辅助提醒了才知道手放回方向盘,提醒了才知道刹车,要靠智能提醒,而不是人去监督智能。
生命安全大事,马马虎虎的执行。
警惕马路杀手,防御马路杀手,也是防御性驾驶的预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