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班里来了很多天津一中高二的学生,我就很纳闷为什么都是中途过来插班来上课,一打听是因为某个机构数学老师辞职另谋发展,结果导致这个机构的数学课被迫换老师,而换的数学老师学生又不满意,现在学生纷纷另谋出路,找新的辅导机构。 现实情况是如果一个机构头牌数学老师是打工者而不是合伙人,一旦他教的不错,顶尖的学生都能带的住,一定会有某种力量驱使他独立单干,教的越好离开原有平台就会越早。台柱子的离开势必会造成原有机构的动荡,生源流失都是在所难免的。 机构为了防止头牌老师流失,一方面要向头牌老师进行资源倾斜,工资待遇,利润分成也会提高,但是长此以往就会破坏工资结构,其他老师也会有意见,所以这种合作并不能长久。 因此很多机构一旦规模做大,采取的方式就是去名师化,推进标准化教学流程,不管谁教都是这套教材。这样的结果就是教材和教学都是类似于肯德基麦当劳式的标准化,能够快速复制,开设分校区,让新老师来掌握这套教学标准,但是这类快餐型教学产品缺乏个性化和创新性,在教学实践中生命力有限。或许标准化的教学产品等学生市场中有一定竞争力,但是在顶尖学生的培养和选拔中就显得稍微不足。
那天,新进的英语教师刘婷婷,第一次来校上课,看到了她的背影…老师真的很美素未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