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桂枝老师不仅博学,还非常爱国!在谈到李嘉诚出售港口一事时,她建议李嘉诚学学春秋战国时期的弦高。 我们都知道“弦高犒师”的故事: 公元前627年(春秋时期),秦国(秦穆公)企图趁郑国国君新丧、政局不稳之际,派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率军偷袭郑国,意图扩张势力。 秦军秘密行军,计划通过郑国盟友滑国(今河南偃师)的边境发动突袭。 弦高是郑国普通商人,以贩牛为业。他途经滑国时,意外发现秦军正向郑国方向疾行,推测其意图偷袭郑国。 于是弦高就想,若直接回国报信,时间紧迫,可能来不及; 若置之不理,郑国毫无防备,必遭灭顶之灾。 于是弦高假扮使者,迷惑秦军。献上12头牛犒劳秦军,并宣称:“我国国君知秦军远道而来,特命我备薄礼相迎。郑国虽小,但城防已固,将士枕戈待旦。 另一边,他暗中派随从连夜赶回郑国报信。郑穆公得知后,立即驱逐秦国驻郑内应(戍守的秦将杞子),并调兵布防。 主将孟明视见计谋泄露,判断郑国已有准备,强攻恐难取胜,遂放弃偷袭计划。为挽回颜面,秦军转而攻灭滑国,掠夺财物后撤兵。 成就了有名的假犒军,真救国的经典传奇故事。 弦高以商贾之身,凭借机敏与胆识化解国难,被赞为“爱国商圣”。他不求封赏,犒军后悄然离去,更显品格高洁。 郑国免于战火,但秦军返程途中遭晋国伏击(崤之战),全军覆没,春秋霸权格局由此生变。 故事成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经典案例,被后世文人、史家反复引用,彰显平民对国家存亡的担当。 当然,弦高之所以名垂青史,前提是他本身就是爱国志士。而李嘉诚却不同,他除了长着一副中国面孔,实则并无家国情怀。 他并非是没有办法,而是出于商业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李嘉诚能做到如今这么大的成就,绝对不会不懂历史,只是他的内心信仰、家国情怀在商场的摸爬滚打之中被逐渐淹没了而已。 不过李嘉诚仍然有机会弥补自己的过错,毕竟还未与美国达成协议,如果迷途知返,依然可以青史留名,你说呢? 历史典故与轶事 历史典故轶事 历史典故畅谈 李嘉诚
区桂枝老师不仅博学,还非常爱国!在谈到李嘉诚出售港口一事时,她建议李嘉诚学学春秋
社会苏韵悠长
2025-04-04 18:15: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