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咸丰帝下令处决左宗棠,要以斩首的方式公开行刑,在那生死攸关的关头,左宗棠匆忙地向湖北巡抚胡林翼求助,胡林翼无奈地回应:皇上的旨意难以抗拒,我虽有心助你却也束手无策,你可以尝试联系一人,或许他能帮你逃脱此劫! 咸丰年间的清王朝,内有腐败滋生,外有列强入侵,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之后一路北上,所向披靡。到了咸丰二年,太平军大军已长驱直入湖南,长沙危在旦夕。 就在这危急关头,湖南巡抚的幕僚郭松涛想到了一位久居乡间的人才——左宗棠。左宗棠虽未高中进士,但学识渊博,对兵法韬略颇有研究。在郭松涛的引荐下,左宗棠来到了湖南巡抚衙门,投入张亮基的麾下参赞军务。 在长沙保卫战中,左宗棠日夜不休,一方面调配军需粮草,另一方面处理各种文书。更为关键的是,他充分利用湖南地区的水系特点,组织当地民兵在湘江两岸设立防线,并巧妙利用城外的湿地和沟渠布设伏兵,有效阻断了太平军的进攻路线。这些独特的防御策略让太平军的围攻最终以失败告终,长沙得以保全。 长沙保卫战的胜利让张亮基声名鹊起,很快被提拔为湖南巡抚,后又调任山东巡抚。左宗棠一直紧随其左右,辅佐处理军政事务,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然而好景不长,1854年,钦差大臣胜保因私人恩怨向朝廷弹劾张亮基取巧冒功,使其遭到革职处分。左宗棠也因此失去靠山,不得不回到湖南家乡,重新过起了田园生活。不过,左宗棠的才能已经被许多人看在眼里。归家不久,他便收到了新任湖南巡抚骆秉章的邀请,再次踏入仕途。 在骆秉章的幕府中,左宗棠一干就是六年。这段时间,他协助骆秉章治理湖南,实现了"内清四境,外援助五省"的局面。左宗棠的名声渐渐传开,不仅湖南百姓对他评价甚高,就连咸丰皇帝在接见从湖南来的官员时,也常常询问关于左宗棠的情况。 正当左宗棠事业如日中天时,一场危机悄然降临。1859年,永州镇总兵樊燮因嫉妒左宗棠的声望和影响力,向朝廷告发他是"劣幕",并添油加醋地诋毁其作为。这份奏折直达天听,咸丰皇帝大为震怒,立即下令湖广总督官文自行处理:若樊燮所奏属实,就要以斩首的方式公开处决左宗棠。 生死攸关之际,左宗棠匆忙前往湖北,向当时的湖北巡抚胡林翼求助。胡林翼坦言道:"皇上的旨意难以抗拒,我虽有心助你却也束手无策,你可以尝试联系一人,或许他能帮你逃脱此劫!"这个人就是翰林院侍读学士潘祖荫,一位在朝中颇有声望的大臣。 胡林翼的建议让左宗棠看到了一线希望。不负所望,潘祖荫收到消息后立即挺身而出,向咸丰皇帝上呈了一份情辞恳切的奏折。在这份奏折中,潘祖荫阐述了左宗棠在湖南局势稳定中的关键作用,并写下了那句力挽狂澜的名言:"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短短十六字,道出了左宗棠对国家的重要性,也表达了朝臣们对人才的珍视。 潘祖荫的举动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其他朝臣见状,纷纷站出来为左宗棠辩护。他们详细叙述了左宗棠在抵抗太平军过程中的卓越贡献,以及他在湖南治理方面的独到见解,力证左宗棠绝非"劣幕",而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面对如此多的奏折,咸丰皇帝的态度开始松动。作为一国之君,他深知人才的珍贵,尤其是在国家危难之际。咸丰帝命人重新调查此事,详细审视樊燮的指控与左宗棠的实际功绩。 经过反复核查,樊燮的诬告逐渐显露出破绽。官员们发现,樊燮与左宗棠此前曾有过军事策略上的分歧,樊燮因自己的建议被否而怀恨在心,这才上奏诋毁左宗棠。相比之下,左宗棠在湖南的政绩是实实在在的,他协助骆秉章平定叛乱、稳定民心的功劳有目共睹。 最终,咸丰皇帝决定网开一面,赦免了左宗棠。这一决定不仅挽救了左宗棠的性命,也为清王朝保留了一位日后将建立不世之功的大臣。 劫后余生的左宗棠并未因此消沉,反而更加坚定了报效国家的决心。他明白,只有以更大的功绩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洗刷不白之冤。 机会很快到来。次年,太平军势如破竹,攻破了清军的江南大营,局势更加危急。朝廷此时想起了左宗棠的才能,任命他为四品京堂衔候补,随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这标志着左宗棠正式踏上了更为广阔的政治舞台。 在曾国藩麾下,左宗棠得以施展自己的军事才华。他采取灵活的战术,屡破太平军,为稳定局势作出了重要贡献。曾国藩对左宗棠的评价极高,曾说过:"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这番话不仅是对左宗棠才能的肯定,也是对其品格的赞誉。 左宗棠在1859年死里逃生后,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向了历史舞台的中央。他最为人所知的功绩是抬棺西征,收复新疆。当时已年过六旬的左宗棠,带着自己的棺材踏上了征途,用实际行动捍卫了国家的领土完整。
1880年,46岁的慈禧太后感觉肚子肿胀,还干呕嗜睡,贴身太监李莲英赶紧找御医来
【9评论】【53点赞】
明月梨花一梦
左公千古